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趙春蘭)“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為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武都區廣大黨員干部充分在黨史學習中積蓄力量,在春耕生產、鄉村治理中,與群眾一起干、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組織群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用心用情為民服務,共同守護田間一方凈土,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構建產業人才引擎 助力鄉村振興
連日來,武都區油橄欖辦技術人員在桔柑、角弓、石門、漢王等鄉鎮開展油橄欖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技術指導,為當地群眾培訓高接換優及綜合管理技術。技術人員通過現場示范,重點就油橄欖品種選擇、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嫁接方法等技術進行系統講解培訓,現場與參訓農戶交流互動,耐心解疑答惑。此次培訓共計發放《油橄欖豐產栽植技術》、油橄欖電動采果機宣傳冊1200余份,嫁接刀1200余把,發放油橄欖良種接穗11400枝。
“以前我自己種植油橄欖全靠土辦法,也不知道怎么去管護,所以我家的油橄欖掛果率一直不是很理想,通過此次現場教學,我學習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解開了內心的疑問,相信來年我家的橄欖樹會越長越好。”桔柑鎮賀家坪村村民王福海說。
“開展油橄欖高接換優及綜合管理技術培訓,使現場參加培訓的種植戶認識到自己管理的不足和今后改進的方向,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了油橄欖種植戶的管理水平,也激發了當地群眾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促進油橄欖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武都區油橄欖辦主任趙海云說。
同時,為充分發揮鄉土人才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調動廣大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創造積極性,武都區油橄欖辦針對鄉土技術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和測評,對測評合格人員頒發了鄉土技術員聘書,配發了嫁接刀、修枝剪、手鋸420套,全力構建產業人才引擎,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奠定了產業基礎。
將技術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這個花椒樹在栽植時,要選擇地勢高、光照充足、疏松肥沃的土地,在栽種之前要先深耕,并且施足底肥。嫁接可以用丁字形播接法和芽頭嫁接法,并選擇優良的品種,取出中部外圍無病蟲害的營養枝條,去除葉片只留下葉柄,用塑料薄膜將接穗砧木進行綁扎,大約兩周之后檢查成活的情況并及時松綁……”。武都區花椒中心技術員在給馬街鎮群眾指導花椒樹種植和日常管理時格外細致。
今年是花椒產業三年倍增計劃的開局之年,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武都區林草局區花椒中心組織技術人員在佛崖鎮賈店村、魚龍鎮寧家山村開展以整形修剪、病蟲防治、嫁接換優、配方施肥、清園除雜、刨盤涂白等措施為主要內容的花椒綜合管理技術培訓,現場講解、實地示范、手把手教學,種植戶各個成了“土專家”。
“我相信,掌握了花椒的日常管護技術,我們的花椒樹一定會枝繁葉茂,花椒收成也一定會越來越好。”佛崖鎮磚廟子村椒農劉金米欣喜地說。
武都區農業、林業技術員們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實績清單”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環,圍繞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春耕生產農業科技指導,讓農戶懂得科學種養,推動農村產業提質增效,受到了廣大農戶的一致好評。
鄉村環境大變樣 服務群眾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洛塘鎮高度重視鄉村人居環境治理,緊緊圍繞營造“提升洛塘形象、建設美麗鄉村”主題,按照分片包干,網格保潔,有力推動了鄉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鄉村環境衛生明顯改善,長效機制得到了健全完善。
為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連日來,洛塘鎮組織黨員干部、公益性崗位、志愿者及群眾對鎮區主干道、村內道路、河道溝渠、房前屋后等重點區域進行了集中清理,切實解決了群眾長期關切的痛點難點問題。
活動中,黨員干部充分發揚不怕臟、不怕累的優良作風,鎮村兩級干部帶頭參與、自主分工,有序打掃道路沿線衛生,清理衛生死角,不僅為轄區群眾創造了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也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營造了人人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