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武都池壩鄉孟家莊村:小康路上花正紅

時間:2021-06-04 22:08:06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周紅霞)池壩鄉孟家莊村位于武都城區以西65公里處,轄3個村民小組215戶889人,全村耕地面積3768畝,人均耕地面積4.16畝。有黨員24名,其中女性黨員5人,高中以上學歷黨員5人。孟家莊村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產業富民”主旨,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四抓兩整治”工作為抓手,堅持推進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培育典型,充分發揮黨支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抓班子帶隊伍,增強黨支部戰斗力堅持優中選優,打造一流支部班子的思路,按照村干部隊伍“政治素質強、帶富能力強,知識化、年輕化”的思路,順利完成了“一肩挑”選舉,新招聘村文書1名。建立“致富帶頭人—黨員—村干部—村黨組織書記”培養鏈,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引導和培養,嚴格落實公推優選、公示、培訓等制度,優化黨員結構,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同時組織支部黨員在本村紅色革命村史館講述黨的故事,重溫入黨誓詞,教育黨員增強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激發黨員脫貧致富和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和決心。

抓陣地建制度,提升黨支部服務水平始終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黨建工作的立足點,拆除黨群服務中心圍墻,消除了黨群間的隔閡,進一步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按照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的要求,對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村干部輪流坐班制度同時規范資料管理,做到記錄齊全、管理規范。

支部引領興產業、產業發展促增收黨支部按照“以農戶為基礎,以產業為依托,以富民為目標”的發展思路,發揮黨組織在村、合作社中的政治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積極搭建黨組織、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平臺,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緊緊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傳統耕作模式,鼓勵群眾大力發展以當歸、黨參、大黃為主的中藥材種植支柱產業,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600畝。同時,鼓勵能人大戶依托當地優質藥材、蠶豆、土豆及山羊、土雞等特色食材興辦高山特色農家客棧2家,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群眾增收。依托合作社和現有產業布局,采用“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把黨組織融入產業發展中。黨支部依托楷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鼓勵20余戶群眾引進試種白條黨200余畝,并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有效地解決了種植戶銷售上的后顧之憂,輻射帶動全村種植農戶參與種植,切實加快全村產業提質增效,不斷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踐行“三變”改革,激發脫貧活力。針對全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薄、底子差、缺乏經驗、啟動資金不足等突出問題,村“兩委”結合實際,多次會議討論研究,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著力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通過黨建引領,實施貧困戶資金入股、土地流轉、“黨支部+合作社或企業+貧困戶”等舉措,在原有產業發展、草原畜牧業、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農村“三變”改革模式,真正使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

秉承先進文化,凝練紅色精神在多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孟家莊村民不怕苦、不怕累,他們面對苦難,挺起脊梁、奮起抗爭,誕生了以王銳青、孫鐵峰等為代表的精英人物,在革命戰爭年代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們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正是在這種品質的感召和鼓舞下,孟家莊村民繼承先輩遺志,始終發揚愛國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時期,本村婦女自發精心制作了120雙鞋墊,無償捐獻給小湯山非典專科醫院。

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大辦好事實事近年來,孟家莊村實施了基礎設施項目,新硬化環村路1.6公里,硬化巷道4000米,硬化庭院105戶,房屋風貌改造215戶,新建文化廣場、鄉村舞臺、村史館個1處,修建護莊河堤410米,新修便民景觀橋3座,公廁10座,修建衛生廁所128處,垃圾屋6個,修建廊架、仿木桌椅、路燈、文化墻等小品景觀。評選出12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全力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的鄉村新風貌。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