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王治 )群山蒼翠,仲夏時節被雨洗過的的馬街鎮沙坪村萬畝花椒基地籠罩在一片煙云朦朧中,產業園中的花椒枝頭已結出了果子。梳枝,除草,農戶在地里忙碌著。
幾年前,馬街鎮沙坪村還是典型的“山高坡陡溝深”貧困村,林多地少。2014年11月29日,隨著成武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武都區再添一條交通扶貧大通道,與此同時,全區的花椒產業也進入了“高速時代”,荒地變成了“肥田”。借著成武高速,農戶手里的花椒被運送到全國各地,2020年2月武都區也實現了脫貧摘帽。
武都區曾是國家級貧困縣,這里生態優良、資源豐富,花椒種植面積達109萬畝。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武罐高速、成武高速及一條條通村公路修通,武都人千百年來為山所阻、為路所困的狀況得以改變。如今,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絡正在演變成為拉動武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通道”。
“原來采摘的花椒,要通過國道來運輸到全國各地 ,不僅用時長,而且不方便,現在高速路通了之后,我們的花椒能更快的運往全國各地,確保收購商能收到新鮮的花椒。”武都花椒中心主任陳紅巖告訴記者。
“蜀椒出武都”自唐宋以來,武都花椒就是椒中上品,因色彩紅艷、味道麻香被冠以“大紅袍”之稱,是隴南的“特別特”產品。馬街鎮做為武都區花椒主產區之一,光熱充足,生物垂直分布明顯,是全國花椒最佳適生區之一,但是以前因為交通不便,農戶們的花椒一直存在運輸難的問題
“娃娃念書、修房,都是靠賣花椒的收入。但是每年花椒收獲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陰雨天氣,村里的路不好,只要一下雨就不能及時把花椒運到市場上去賣。”馬街鎮沙坪村村民杜朝順說。
為了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花椒產業,我區堅持把交通建設作為破解發展瓶頸、推動脫貧攻堅的先導工程,累計爭取和整合資金19.511億元,完成建制村硬化路2356公里,新建縣鄉道路62公里,硬化自然村道路917公里,砂化自然村道路352公里,全面實現“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建制村通客車”的脫貧目標。截止目前,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5639公里,路網密度達到了1.2公里/平方公里。
“我們村以前有很多貧困戶,但是通過種植花椒后,我們村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了,現在每戶采摘花椒平均在200多公斤,有些達到500公斤,1000公斤的人都有呢。而且現在高速公路通了,我們村上能人大戶把每年收購的花椒第一時間就能運到成都、重慶這些終端市場,非常方便,而且比以前走國道安全,運輸成本低。”馬街沙坪村支書杜佛寶說。
如今,武都區半山干旱區域的大部分鄉鎮都已經栽上了花椒,從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中獲得了“真金白銀”,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蝶變。截至目前,武都區花椒基地總面積穩定在109萬畝,掛果面積75萬畝,2020年花椒產量為3萬噸,綜合產值36億元,一顆顆小小的花椒也成為了帶動群眾脫貧增收的“金果果”。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