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過后,一個個露天木耳金棒在陽光下格外亮眼,更添幾分收獲喜悅。
在宕昌縣好梯鄉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基地,30多名黨員科技服務隊員,在露天黑木耳種植產業園席地而坐,討論之前的經驗得失,謀劃當前的重點工作。
鄉黨委書記馬志明揚了揚手中的報紙:“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發出號召。作為共產黨員,我們必須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全面推進產業振興。”一年前,他帶領這支鄉村振興服務隊,一頭扎進麻子溝村等多個村莊。
針對麻子溝村的實際情況,黨員科技服務隊員們精心調研,精準施策,推動全村土地流轉至專業合作社,已建成集中藥材、羊肚菌、黑木耳、磨菇種植、涼曬,風干和儲存扶貧車間1200㎡,初步建成現代化食用菌生產基地。
露天木耳幫民富。好梯鄉產業園負責人杜敬東介紹,近年來,好梯鄉在深化“宕昌模式”的基礎上,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投資96萬元,流轉土地6畝,全縣境內首次成功種植出露天木耳菌棒6萬袋,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產出干木耳6000多斤。讓純天然的黑木耳出山進城,好梯鄉以電商銷售為引領,進行多渠道營銷。線上以淘寶、阿哩吧吧傳統平臺為主,同時以抖音,快手直播帶貨銷售1400斤。線下通過幫扶單位拓展重點市場和開辦實體店等方式銷售3800斤,收入33.8萬元。輻射帶動貧困戶200多戶。
產業四季不“斷檔”。走進好梯鄉麻子溝村食用菌產業基地“陰陽”溫棚內,溫暖如春,技術工人一邊擺放菌棒、調控溫度、一邊采收第一茬平菇、裝箱外運.....。鄉黨委書記馬志明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好梯鄉聯合社利用產業到戶資金和獎補資金,流轉土地10畝,新建“陰、陽”溫棚2個1180平方米,種植平菇1萬棒、羊肚菌3畝,現在新建陰陽溫棚里生產的冬季第一茬平菇喜獲豐收,大量上市,預計收入達18萬元,在家門口創造就業崗位20個,帶動麻子溝村貧困群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針對產業園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好梯鄉圍繞富民產業發展想實招、解難題,將黨史學習課堂搬到到產業園。連日來,鄉上組織黨員科技服務隊開展平整土地、砌壟、搬運菌棒、養菌、刺孔、分床、遮陽、灑水和采摘羊肚菌等實踐活動,成功種植了羊肚菌3畝,平菇1萬棒,香菇2萬棒、露天木耳10萬棒。目前,全鄉已形成了“黨支部 聯合社 基地 電商 農戶”發展模式,食用菌成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五小”產業遍地花。好梯鄉積極搶抓政策機遇,按照“項目到戶、扶持到人,一村多樣、一戶一項目”的發展要求,按照縣上鼓勵支持發展“五小”產業優惠政策,大力扶持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戶發展“短平快”“五小”產業, 選出有食用菌種植和肉雞養殖經驗和技術的黨員8名,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的結對幫扶方式,將3100棒香菇、2400棒木耳和1300只肉雞劃分到14戶“兩類戶”名下,逐一設立結對幫扶公示牌,開展結對幫扶。為切實做好結對幫扶工作,8名結對幫扶人員及時與14戶“兩類戶”進行對接,確保食用菌種植和養雞產業幫扶到戶,幫出效益,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
食用菌棒繪錢景。好梯鄉圍繞“山清水秀、民富村美”的建設目標,聚焦特色產業發展,按照“種好香菇養好蜂,藥材勞務促增收”的思路,無中生有的食用菌產業潛力巨大、特色種植漸成矩陣、鄉村電商勢頭正旺......。這幾天,在麻子溝村扶貧產業園, 鄉上組織30多名黨員干部開展木耳菌棒的培育,卸棒、擺放、遮陽, 10萬袋木耳菌棒整齊有序的完成擺放,孕育希望。
宕昌縣委宣傳部 劉國慶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