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禮縣:詩與遠方 未來可期
——“隴南禮縣—詩與遠方旅游目的地”《詩經•秦風•蒹葭》原創地探秘采風活動側記
秦皇祖邑,厚重歷史古風綿長;三國勝地,山水畫卷徐徐展開;詩經名篇,文化明珠風華絕代……禮縣依托得天獨厚的山水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出一張“詩與遠方旅游目的地”靚麗新名片,為人們提供了一方心靈休憩的居所。
7月31日至8月1日,“隴南禮縣—詩與遠方旅游目的地”《詩經?秦風?蒹葭》原創地探秘采風活動在禮縣舉行。國內著名詩人林莽、商震、路也、慕白、李點、陳亮,及60余位隴南本土詩人、作家組成采風團,走進禮縣秦皇湖、甘肅秦文化博物館、大堡子山、武侯祠、鹽井祠等地,深入感受禮縣秦早期文化的厚重氛圍和三國紛爭的激蕩風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皇湖畔,蘆花飄蕩。
駐足靜立,感受禮縣千年文脈魅力,著名詩人、作家出版社原副總編輯商震有感而發: “古老的禮縣大地哺育了秦人祖先,在這里我們找到了《詩經?秦風?蒹葭》的誕生地,也領略到西漢水的美麗風光,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歷史。”
“禮縣是一片詩歌創作的高天厚土,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所有詩人都應該來到這片土地來一趟‘朝圣之旅’。”著名詩人、朦朧詩派代表人物之一林莽這樣說。
活動中,采風團全體成員來到久負盛名的甘肅秦文化博物館、大堡子山進行參觀。看著一件件濃縮著歷史精華的文物展品,聽著講解員生動翔實的解說,大家神情專注而虔誠。
兩當縣作家雷愛紅感慨地說:“這些富有秦風古韻的地域歷史文化,為打造禮縣文旅品牌揭開了新篇章,也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將進一步促進全市文旅融合向縱深發展,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距離縣城東約20公里處的鹽井祠,有鹽官鎮留存的最后一口古老鹽井,它向人們述說著遙遠的歷史,展示著千年來淳樸的民風。同行的詩人作家們十分感興趣,大家圍著解說員,詳細了解著古法制鹽的工序。
“此次采風活動,使我受益匪淺,為今后的詩歌創作增添了靈感。我將立足本土文化元素,以詩歌形式謳歌隴南的民俗文化、自然美景、特色美食等,讓隴南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詩和遠方。”來自康縣的詩人焦楊說。
采風團一行還來到祁山堡武侯祠,追隨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伐魏的足跡,體驗三國文化,感受智慧魅力。
禮縣是秦人和先秦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仰韶文化和三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優美,境內有大量的古代文化遺存,保留了許多璀璨奪目的奇珍異寶。近年來,禮縣新建大堡子山旅游風景區、鹽官古鎮等旅游項目、開展旅游業提升行動、招引優質業態落地……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載體、以產業為核心,禮縣探索著做大做強文旅產業這條道路。
武都區青年作家樊斌說:“隴南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如先秦文化、三國文化、氐羌文化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西和乞巧、兩當號子、文縣白馬等;還有極其寶貴的紅色文化,如兩當兵變、哈達鋪長征加油站……深挖隴南豐厚的文化資源,有助于提升禮縣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好地服務隴南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文旅融合新時代,禮縣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了眾多優質文旅產品,激發多層次消費,文化發展有活力、旅游發展更有魅力。
市文旅局局長毛樹林表示:“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全力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力爭把西漢水流域建成世人向往的‘詩和遠方’旅游目的地,讓禮縣依托‘蒹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推動隴南文化旅游發展再啟新程、再添新力。”
通訊員:袁媛遠 任 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