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武都區“四式聯學”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見行見效

時間:2021-08-16 14:32:2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黃驪珠)武都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運用內修式系統學、外景式沉浸學、上線式靈活學、下沉式實踐學“四式聯學”,構建“內外上下”四維聯動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格局,不斷推動全區黨史學習教育見行見效。

“內修式系統學”:著力入腦入心,推動學深悟透

把潛心自學和集中學習作為重要基點。堅持原原本本學。圍繞指定學習材料,以黨委(黨組)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導干部讀書班、“三會一課”等形式開展專題學習。堅持以上率下學。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研討2次,邀請黨史專家專題授課宣講,赴兩當兵變紀念館開展實景學習,示范帶動全區黨史學習教育高標準、高質量開展。舉辦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培訓班2次9期。全區以黨委示范學、領導帶頭學、全員覆蓋學的方式,深化學習成效。堅持專題宣講學。邀請領導專家講理論知識、老兵講事跡故事、老黨員講革命精神,組建區委宣講團開展基層送學,全區開展各類基層宣講活動700余場。

“外景式沉浸學”:聚力用好用活,挖掘紅色資源

組織武都革命歷史紀念館運用大量珍貴的照片、文物、景觀及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和藝術表現手法,還原了高健君、王銳青、胡必昌等在武都發展黨的組織、建立地下武裝的光輝業績,為廣大黨員干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本地教材”,讓舊址遺址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教師”,讓黨史學習教育從“會場”向“現場”延伸,先后組織全區各參學單位黨員干部有序到武都革命歷史紀念館現場感悟生動學,至今武都革命歷史紀念館接待參觀191場,舉辦“流動紀念館”展覽30場,參觀人數已累計4萬多人。

“上線式靈活學”:借力網線網絡,營造濃厚氛圍

發揮區級融媒體平臺作用,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今日頭條、新華號、人民號、新華社客戶端、新甘肅客戶端等“九大融媒矩陣”,開設“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欄,以“微故事、微體驗、微感悟”為載體創作微視頻,營造“處處有課堂、時時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氛圍。制作紅色專題片、微黨課、短視頻、微電影等30個,通過電視、網站、微信等方式進行全方位推送,同時對區黨史辦編制的《中國共產黨武都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武都歷史》等黨史書籍進行數字化轉化和網絡傳播,上傳數字資料3萬多字,作為全區黨史學習教育的補充學習資料,讓廣大黨員以貼近本土的紅色歷史為切入點開展學習。

“下沉式實踐學”:致力實踐實效,注重為民惠民

武都區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步,廣開言路問計于民,掌握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掌握群眾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目前,全區各級黨組織層層有清單,層層有側重,形成了一套三級聯動的項目清單。有了項目清單,還必須把實事落到實處。武都區制定為民服務辦實事任務圖、責任圖,細化目標任務,將產業發展、創新創業、職能服務、農民增收等系列任務進行了分解,每個項目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目標任務和完成時限。各單位在學習教育中廣泛組織開展了送技術技能下鄉、送文化文藝下鄉、送醫藥健康下鄉、送扶危濟困下鄉、送法律服務下鄉、送就業崗位下鄉等行動50余次,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幫助群眾解決就業困難、技術欠缺等“急難愁盼”問題460余個。全區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3800多場,直接服務群眾12萬多人次。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