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李俊興)隴南市武都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龍江中游,秦巴山系與陜甘川結合部。全區轄36個鄉鎮、4個街道,650個村、55個社區,總人口60萬,是漢、藏、回等11個民族聚居區,幅員面積4683平方公里。
曾經的武都區在城市建設上,處于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慢、困難多的狀態,由于早期規劃不完善,控制不嚴,建設隨意性較大等原因,影響了城市整體發展布局。
近年來,武都區按照“水系五城、綠滿兩岸”的城市空間布局,堅持“工業發展、農業調優、旅游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的工作思路,不斷拓展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交出了一張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答卷。
走進武都,山脈縱橫,河流相依,如果說大山帶給人們深沉,流水則讓人靈動。白龍江是一條養育了武都兒女的母親河,在城市建設中,武都區一手抓河道治理,一手做足水文章,通過拆除白龍江沿線35塊大型單立柱廣告牌、采砂船,整合原有濕地、灘涂、沖溝,建設攔水壩、水棲景觀,逐步提升水系生態廊道。開展濱江濕地綜合治理,江南水畔公園建設,著力打造城市海綿體,恢復水清岸綠的旖旎風姿。
濱江生態濕地公園、鐘樓公園、吉石壩植物生態觀光園、江南公園…讓城區形成了移步皆是景、舉目滿眼春的景象。吃過早飯,濱河新城小區居民杜濤和鄰居相邀一起到附近的濕地公園健身。今年64歲的杜濤是土生土長的武都人,他告訴記者:“以前想要去公園,選擇性太少,如今不一樣了,短短幾年時間,武都就先后建起了多個公園,前腳才出家門,后腳就進了園門。”
如今的武都,山、水、城融為一體,猶如一幅曼妙多姿的水彩畫,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多年來,武都區先后榮獲“最美中國·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國·生態、自然旅游城市”、“中國最美生態宜居旅游名區”等榮譽稱號,一首青山綠水的生態文明樂章正在武都大地奏響。
從地質學角度看,白龍江河谷是全國有名的泥石流多發區,西起兩水東至漢王,依武都城區延綿的南北兩山分布著大大小小的16條泥石流溝,時刻威脅著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地質災害治理是防患于未然,植樹造林則是功澤于后世。
近年來,武都區委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多措并舉筑牢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以“栽種結合、上下結合、大小結合、喬灌綠相結合”的措施,久久為功,常態化開展市區直單位及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集中連片推進裸露區域綠化治理,整體提升城區南北二山綠化覆蓋率。
如今的南北二山成片的橄欖林隨風搖曳,綠了荒山也鼓了錢包。青山相對,江水滔滔,生態修復讓山與城融為一體,景與物和諧共生,城區內昔日顏色單調的過街天橋,經過鮮花和綠植的裝扮,處處透著溫馨,顏值瞬間“爆棚”。橋兩側的不銹鋼欄桿上“長滿”各色花卉,猶如一處“空中花廊”。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武都區著力把優化城市功能作為集聚人氣、提升形象、競爭未來的“關鍵一招”,不斷加大城區綠化美化力度,栽植喬木2060株,灌木1970萬株,花草580萬株,草坪3萬平房米,園林綠化面積達43萬平房米,東江水段灘地生態修復、濱江公園提升改造工程等工程建成投用,使城市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居民幸福感穩步提升,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美麗生態之城正在崛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