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 經歷了近兩年的拉鋸戰,我們都無比期盼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盡快走到尾聲,從武漢到甘肅,我們從驚悚到從容,從被迫參戰到主動應戰,這一路的心路歷程,飽含了多少辛酸、無奈、堅守和拼搏。有人說,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鏡,它照出了世間百態,也照出了人間冷暖,最為明顯的莫過于民眾的心態,逐漸從敏感變得自信、變得堅韌。以前,網上隨便一篇所謂公知們關于國內外某件事情對比的文章就會大家陷入沉思,然后發自內心的開始檢視,然而通過疫情,我們赫然發現,那些國外被粉飾的美好背后,到底是多么的昂藏與丑惡。這時,大家才幡然醒悟,我們這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無論是民族大義還是社會擔當,從古至今都是這個世界的天花板。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對于很多人來說,第一次真正接觸疫情是應該是2003的非典,不過非典來的快去的也快,并未讓整個中國按下暫停鍵。從某種意義來講,新冠肺炎疫情才刷新了我們對重大傳染病的認知。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從最初的慌亂逐步到應對有方,反觀國外許多國家,他們已經無奈的開啟了與新冠的共存模式,相比之下,高下立判。這兩年,感受最深的莫過于國人的愛國熱情,通過和疫情的抗爭,無論從網上還是現實社會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何其有幸生于華夏”。的確,在病毒肆虐的當口、在關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只有以人為本的中國,才可以不計成本、不計得失的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舉國按下暫停鍵。同時,也只有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才可以不顧個人安危,以“逆行”的姿態,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可貴品質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這兩年,我們有過太多的感動,也有過太多難以言說的感觸。遠的不說,就從成縣這個小縣城來說,我們對于疫情的態度,也經歷了從遠處喊加油到逐漸進入角色的轉換。是的,2019年剛開始,我們還不知道新冠肺炎疫情會如此可怕,總以為武漢離我們很遠,疫情離我們很遠。可這次,疫情就在我們周邊,不知不覺中,關注疫情態勢成了我們最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或許,每個人心中都在默默祈禱,愿這場疫情早日得到控制。
常言道,了解一件事的最好方式是去經歷,對于這場疫情,或許多年后提起,對于那個時代的人已經是故事,但作為親歷者的我們,這場疫情絕對是生命中不可磨滅的經歷。反觀這場疫情,它給我們帶來巨大損失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加關注生命、關注健康、關注民眾安危冷暖。
2021年11月1日,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成縣按下了暫停鍵,一時之間,車輛禁行,成縣每個鄉鎮每個村層層設卡,筑牢了守好鎮門、村門的防疫堡壘。可隨之而來的是學生、部分在外務工人員的返鄉難。面對這一形式,蘇元鎮主動出擊,積極和相關部門聯絡,征求應對措施。同時,立即采取措施,以村為單位統計在鎮外縣內就讀學生并包車接回。在接回學生后,蘇元鎮立即對接回學生建立了工作臺賬,落實了相應的管控措施。這種不等不靠,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從群眾角度出發的工作觀、大局觀,讓群眾更加滿意,也讓群眾更加信服,從某一層面上來說,這是基層黨組織、政府職能的轉變。正如有的學生家長所說,現在的黨組織、政府就像一個大家長,每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她就是我們最安心的后盾。
在疫情防控中,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絕對不是空洞的口號,它體現在檢測點的嚴防死守中,也體現在“十戶聯防”的緊密管控中,更體現在對每一名群眾衣食住行的關注中。連日來,蘇元鎮依托外出務工人員臺賬,以“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主動和外出務工人員銜接,了解其近期動向和打算,當得知靜寧務工人員即將返鄉的消息,蘇元鎮通過討論提前采取了應對措施。11月1日晚,在接到接靜寧返鄉人員回鎮的通知后,經蘇元鎮安排部署,各專責組立即分頭行動,交通檢疫組組織車輛前往縣城接人;核酸采樣檢測組等候對返鄉人員做核酸檢測;農村防控組組織各村立即印發居家隔離書,并對周邊群眾進行了告知,要求各網格長、網格員充分發揮作用,落實好管控措施。
以上只是蘇元鎮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個縮影,但我們從中看到的是基層黨委、政府更加溫情和多元化、系統化的工作方式,以及在現代信息化背景下,基層政府管理職能、服務職能的深層次便捷延伸,簡言之就是以信息化手段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在如此嚴密的防控下,我們深信這輪疫情一定會早日得到控制,但那些平凡的你我在工作中展現出的擔當、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將會是我們砥礪前行的寶貴財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