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訊)一天24小時,86400秒,抗擊疫情的路上,每一秒他們都在堅守。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披星而來,迎光前行,戴月而歸。他們就是兩當縣人民醫院核酸檢測團隊——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早上8點,整座城市才剛剛蘇醒,王楠和同事們已經穿好了防護服、隔離面罩,嫻熟地拿棉簽,取樣、留樣、保存……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放松,嘴巴呼吸,說:啊......”王楠弓著腰,將一根無菌長棉簽伸進居民的口中轉了幾圈,然后麻利地將棉簽頂端折斷在裝有細胞保存液的采樣管里。由于核酸檢測采樣窗口放置的凳子比較低,她只能不斷地向前欠身,彎腰配合,有時彎腰快接近90度才能找到合適的角度,而這樣的動作,她每天要重復幾百次。每天下班腰都疼得直不起來,可即便這樣,天性樂觀的她依舊堅守在一線,把勞累當成激勵,把煎熬當成歷練,她總是說:“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干不死就往死里干”。采完樣之后,接下來的工作就要交給檢驗科那些“看不見的工作人員”。他們在離人群最遠的地方,離病毒最近的地方,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認真的對待手中的每一個標本。
“如果說檢測結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指令,那我們手里握著的就是‘信號槍’,這要求我們的檢測結果必須準確,決不能發出錯誤的信號。”兩當縣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鄧鈺這樣形容PCR實驗室的工作。取樣、滅活、核酸提取、基因擴增、結果研判……每一個檢測流程都需要嚴格規范的操作。他們每天穿著厚厚的隔離服在恒溫負壓環境中超負荷工作,一待就是4個多小時。累的時候,也只能蹲著稍作休息。為了減少防護服的浪費,在進入PCR后就不喝水不上廁所,口干舌燥的時候也只能微微抿一下嘴唇,早上吃飽是他們度過一天的絕招。每次下班都是全身濕透、雙手枯皺發白、滿臉壓痕,累得幾近虛脫。他們卻說:“習慣了,每天都這樣,就當汗蒸啦,能減肥!”他們說的輕描淡寫,我們聽得眼淚汪汪。
在核酸檢測團隊“逆向而行”的背后是一連串的數字,從10月17日起,截至目前,累計采樣6500余份,核酸檢測6500多人次。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選擇“逆行”,就是選擇了奉獻,甚至意味著危險。王楠和鄧鈺明白,他們這個團隊的工作是與病毒“零距離”接觸,他們當中,有正值壯年的父親、有和藹可親的母親......他們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但在危險面前,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他們知道,每一份標本的背后,有多少人翹首以盼;每一份檢測結果都在牽動著多少人的心。英雄逆行,無懼風險,不言委屈,擔當作為,向核酸檢測團隊致敬!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