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參戰無需召喚。在新型冠肺炎疫情面前,無數軍人主動參與到戰“疫”一線,用不同的方式參加這場特殊的戰役,以實際行動踐行“若有戰,召必回”軍人本色,在成縣西大門紙坊鎮包家窯縣界疫情檢測點,就有一位今年剛退役的戰士楊明星。包家窯疫情檢查測點,遠離村莊,簡易的帳篷,擋不住深秋的濕氣,被褥總是潮的;午飯是永恒的泡面,嗅到那股調料味就沒了胃口,楊明星沒有怨言,他銘記指導員離別時的囑咐:腦子里永遠有任務!眼睛里永遠有敵人!肩膀上永遠有責任!胸膛里永遠有激情!他身著迷彩服,再現軍魂,在疫情檢測點這一特殊哨卡上站崗。
楊明星,男, 1996年7月出生,服役期間在部隊是一名優秀軍人,多次受到表彰獎勵。退役后,他本想好好照顧母親,一個單親母親供自己上大學、服役,期間的勞苦他最清楚,每想到這些他都眼含熱淚,但適逢新一輪疫情爆發,他委婉地向母親說出想當抗疫志愿者的想法,母親深明大義,早在 2020年春節武漢疫情爆發時,作為義務兵的楊明星,將自己一個月的津貼寄給母親,委托購置物資慰問抗疫一線人員,母親蘇愛紅就以自己“放心糧油店”名義又添了1000元,用手推車為抗疫一線的鎮直單位和19個檢查點送去了礦泉水等物資,這次也當即支持兒子。于是楊明星主動向成縣公安局請示:我自愿加入志愿者隊伍,隨時聽從調遣。這是軍人的請戰宣言,關鍵時刻,楊明星聞令而動,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彰顯了一名退役軍士的果敢和擔當。
楊明星主動請纓到紙坊鎮包家窯縣界疫情檢測點后,他明白自己身后是全縣人民群眾,檢測點是防止疫情擴散的屏障。他一絲不茍,記錄好每一條信息,多排查出一例不符合進出條件的人員,都是在為身后的全縣人民群眾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特殊的哨卡,自己每天面對的是需要進出的群眾,有送老人回家的車輛、返家的學生、辦要事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理由,有積極配合的、哀求不走的、“先禮后兵”發火的,他都耐心地解釋、宣傳。規定是鐵的規定,就像軍人的紀律是鐵的紀律一樣,楊明星對不符合進出的人員一律勸返,望著悻悻離去的勸返群眾,他心里默念“我構筑的屏障越堅固,道路解封方便群眾的時間就會越提早”,這是他“狠心”的自我安慰和認真的動力源泉。
在臨時搭建的出入口檢測崗位上,楊明星和鎮上干部、派出所、衛生院、何堡村的同事們輪流值班。他最年輕、最勤快、最陽光,和同事們一起,在艱苦的條件下,堅守規定紅線,盡力為不能出入的群眾想辦法,排憂解難。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楊明星沖鋒在前,不計個人得失,沒有豪言,沒有壯語,全心投入到防控工作中,用行動踐行了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軍人誓言,用默默付出詮釋了軍人的擔當,他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的平凡的奉獻書寫著不平凡的戰“疫”故事,他們不是醫護人員,卻也戰斗在防控最前沿,為打贏疫情防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