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茅海波 劉娟)
為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城關鎮各黨組織積極行動,始終堅持將密切聯系和服務群眾作為實踐活動的根本抓手,以八個方面為出發點和著力點,以務實舉措推動解決廣大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一是我為群眾化矛盾。我鎮多次組織召開信訪舉報突出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推進信訪問題化解暨矛盾糾紛調處業務培訓會,舉辦人民調解員培訓班,并進行“一村(居)一法律顧問”簽約。今年來,共化解調處各類矛盾192件,讓老百姓零距離享受優質便捷法律服務的同時,達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居)就地便捷解決”的良好社會效果,為維護社會穩定,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我為群眾解難題。圍繞解決暴洪災害受災群眾最急需、最迫切的困難為重點,鎮黨委、政府思民憂、解難題,短時期完成了暴洪災害集中安置點10.23畝地塊的征遷清表交付,有力推動了全縣391戶受災戶集中安置工作進度;分散安置戶、維修戶的住房重建與維修工作也已全部完成;累計投資564.99萬元,對5000畝水毀農田及道路進行修復,目前涉及項目已基本完工。
三是我為群眾護安全。今年汛期,我鎮河道整治工作組在東南河城關段開展例行巡河并就汛期前河道行洪安全隱患問題開展專項排查整治,對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以及影響行洪安全的隱患,及時進行了交辦整治;與縣自然資源局在梁旗村舉行第13個防災減災日主題宣傳暨2021年汛期地質災害避險演練活動。自7月開始,我鎮組織鎮、村(社區)、社(網格)三級干部,連續奮戰2個月,上門入戶動員疫苗接種工作,宣講疫情防控知識,為轄區群眾筑牢防疫安全屏障。
四是我為群眾授技術。今年來組織召開生態護林員和公益林護林員及核桃樹管護業務培訓會7次,共培訓900余人次,對全鎮38.6萬株核桃樹進行了管護;配合縣勞務辦開展勞務技能培訓,就挖掘機操控技術、電工、電氣焊、廚師、拉面等方面進行勞務培訓,共計1400余人次。今年夏秋季以來,我鎮農技部門干部下駐各村,對萬壽菊、辣椒等訂單產業進行現場培訓50余次,培訓農戶640余人,為廣大農戶實現農業增產增收提供了技術保障。
五是我為群眾送健康。按照城關鎮統一安排部署,城關鎮衛生院從今年4月6日開始,為我鎮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免費健康檢查工作,截至目前,共體檢3248人。通過開展免費健康體檢,進一步提高了老年人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同時引導老年人將日常保健、疾病預防知識有效融入生活,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
六是我為群眾建家園。圍繞鎮黨委、政府確定的“村莊變花園、道路變花帶、田野變花海”的目標,我鎮多次組織義務植樹活動,并在公路沿線栽植櫻花、紅葉李等樹木,樹間套種花卉綠草,全力打造“萬壽菊上山、辣椒入川、綠化樹鎖邊”的產業園休閑旅游風情線,結合全鎮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對村莊環境進行常態化整治,生態宜居魅力新城關美好畫卷躍然呈現,群眾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
七是我為群眾樹新風。我鎮組織24個村8個社區婦聯主席、執委、婦女代表共計200余人,舉辦了慶祝建黨100周年 "家庭倫理道德"公益講座;在傳統節日,社區聯合“雙報到”單位,相繼開展“同月生、同日慶”活動、“溫暖相伴,情暖重陽"重陽節主題活動,舉辦“鄰里守望互助、消除社區冷漠”友好社區建設活動;采取線上線下投票推薦的方式,選出我鎮“美麗庭院”等一批先進典型示范戶,積極倡導社會新風尚,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實現“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以文明實踐匯聚鄉村振興和城市城市建設強大動能。
八是我為群眾謀發展。我鎮緊抓群眾發展之路和鄉村振興之路,全力助推農業產業發展。今年,新修產業路16.7公里、整修田間道路48.4公里。在助推鄉村發展的同時,扎實推進城區四大項目片區征遷、全縣暴洪災害恢復重建集中安置區16.638項目建設用地、城關鎮石碑村至陳院鎮下羅寨沿河道路項目征地、污水管網埋設項目征地、成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建設、成縣公安局看守所建設、成縣氣象觀測站10.51畝項目建設用地,成縣杜甫草堂游客接待中心20畝建設征地等項目征遷工作步伐,目前,全縣暴洪災害恢復重建集中安置區16.638項目建設用地、污水管網埋設項目征地、成縣氣象觀測站10.51畝項目建設用地已交付使用,為推動城市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接下來,我鎮將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走實,勇毅篤行、攻堅克難、精誠團結、銳意進取,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為轄區廣大群眾服務,用擔當詮釋初心,用實干踐行使命,不斷續寫我為群眾辦實事時代新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