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訊(通訊員崔麗紅 李強)走進周家壩鎮的街道,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映入眼簾,大家干勁十足,分工協作,配合默契,從搬運樹苗、填土夯基,到扶苗、種植、培土、澆水,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銜接有序,眼看著一棵棵排列整齊的新樹在秋風中展現出勃勃生機。
“植樹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增強了大家愛綠護綠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建設最美鄉村,我們義不容辭。”參加植樹的干部群眾紛紛表示。此次義務植樹活動共栽植銀杏、玫瑰等風景苗木200余株,為村莊添置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周家壩鎮立足工作實際,精心部署、強力推動,緊扣主題主線,精準把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總體要求,將鄉村產業振興與群眾穩定增收有機融合,堅持把學黨史與悟思想融會貫通、辦實事與開新局同向發力,不斷推動黨史教育及“我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
連日來,周家壩鎮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同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相結合,以“六再”行動為抓手,廣泛發動黨員、志愿者、公益性崗位人員對村莊道路、廣場、街道等公共區域衛生等“四亂”進行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再次得到提升,鎮村環境變得更加美麗、整潔,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廣大群眾的公眾意識和環保意識,營造了全民愛護環境、美化環境的良好氛圍,激發了群眾參與村級公共事務的積極性,為全面推進鄉村治理奠定了基礎。
該鎮緊盯“辦實事”把“鼓足群眾錢袋子”作為該鎮的努力奮斗的目標,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結合“三鏈”建設,不斷探索創新“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強力整合資源、資金和政策等因素,流轉土地20畝,建設大棚68座、發展袋料香菇16萬袋,建成了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培植基地,推出了以香菇為主的主導產業;培育了康縣誠欣來、甜蜜香等一批規范化運營程度高、銷售渠道穩定、帶貧致富效益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周邊群眾就近務工提供了就業空間,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村級經濟樹立了典型標桿。用好產業獎補政策,結合市場需求導向,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力度,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發展“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風險低”的中蜂養殖、能繁母豬、土雞、辣椒、花椒、桔梗等“短平快”的“五小”產業,積少成多,讓群眾在短期內實現增收,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增強了群眾產業致富的信心,為產業振興輸入了新鮮血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