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王治)自1980年始,隴南市武都八一中學生物學教師楊占良探索培育農作物超級良種的新技術和新品種,至今已40余年。他通過多年自學研究以及向專家學者請教,逐漸形成了“用人工誘變方法增強作物雜交親本之間的遺傳差異,以提高雜交優勢”小麥育種技術路線。
近幾年來,他在注重選擇大粒大穗小麥性狀的同時,注重抗病、抗倒伏性狀的選擇,利用人工誘變與雜交結合,極大豐富了性狀變異的多樣性,出現了許多產量變異性狀株系,也出現了抗病、抗倒伏性狀的株系。他培育出的第一個超大粒品種“隴南71a”正在申請農業農村部“新品種權”。目前已通過初審,進入復審階段。
在和楊老師交談的過程中,他說“今年,石門鎮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以大量培育小麥,我深感激動,非常感謝石門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非常感謝石門鎮草壩子村劉支書全力以赴的幫忙,這次試驗種植面積的擴大,將能得出最佳播種密度數據,就能實現高產甚至超高產而得出實際種植畝產量試驗數據。就大粒大穗性狀而言,我們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試驗成功后的小麥,將會對石門鎮甚至武都區人民有很大的幫助!
“石門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楊老師小麥試驗工作。我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積極和群眾銜接溝通,在村上聯系種植土地總共有30余畝,也聯系了很多小工在楊老師這里挖地、除草等,按照楊老師的要求和指導,劃分地塊、種植不同小麥的品種、標記等,這樣也為在我村沒有出門的群眾提供了一份就業的機會!草壩子村支部書記劉冬青告訴記者。
據了解,楊占良已經培育出系列大粒和超大粒小麥種質材料,其中性狀特別突出的有高稈超大粒小麥3個品種,矮稈超大粒小麥3個品種,其小麥籽粒最大長度達9.6-9.8毫米。每穗粒數在80-120粒。2020年又選育出一個籽粒長度達到10毫米的矮稈小麥品種,還有一個籽粒長度達到10.3毫米的低稈小麥品種,這樣大的小麥籽粒的品種實屬國內外之最,這些超大粒小麥千粒重都在60克以上。
石門鎮人大主席、鎮產業辦主任蔡四才說:“今年夏天,楊老師來石門鎮聯系試驗用地,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安排我主抓土地落實、協調服務、后續配合工作。在石門鎮河川地區已經多年沒有小麥種植的情況下,我帶領工作組完成了土地集中流轉工作,為科學試驗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按照黨委政府安排,楊老師經營管理的試驗田為石門鎮重點工作之一,鎮村干部要大力支持,全力配合,確保試驗順利進行,取得實效!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