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禮縣白關鎮榆樹村,一排排宣傳欄、一張張圖片、一個個人物展示,在潤物無聲中,構筑起群眾心靈家園,沉淀起最美鄉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住進”百姓心里。農民夜校、衛生創建讓榆樹村民嘗到了“見鄉見親見文明”的甜頭,志愿服務、星級農民評選更讓大家看到了“心見行見未來”的美好前景。
如何從“物理相加”到“化學反應”,實現口袋富與腦袋富的有機融合?近年來,榆樹村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征程上再探新路,以價值引領與文明生活方式同頻共振為導向,念好“比”“學”“引”“促”四字訣,積極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模式,讓文明實踐在農村開花結果。
精心設計用好“比”字訣。通過開展五星級文明戶、榆樹好人、美麗庭院評選,挖掘塑造一批村民身邊的先進典型,通過村民大會、村群和微信公眾號等公共渠道予以表彰獎勵,并且在文明積分榜上予以加分,在榆樹村形成向先進典型看齊、學習的氛圍,群眾自覺的比環境衛生、比參與公共服務、比文明風尚,努力讓“最美”現象成為群眾的共同追求。
沉心靜氣落實“學”字訣。通過農民夜校、三會一課、黨群活動日等作為全面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基地的載體,突出駐村幫扶隊員、返鄉大學生、鄉賢、村醫等有生力量,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主題,緊扣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農村實用技術、健康生活、文明禮儀等宣傳主線,以組合拳的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加強引導推進“引”字訣。榆樹村整合村組干部、幫扶隊員、公益性崗位人員等組建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在村級黨組織號召下,自覺參與疫情防控、衛生環境整治、扶危濟困、防汛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公共活動,宣傳主旋律、弘揚正能量,以志愿服務為主線,以思想入腦、志愿入戶、文明入心為抓手,將志愿服務隊打造成為集黨的理論宣傳點、文明新風傳播點、社情民意收集點等功能于一體的文明實踐化身。
“幸福榆樹”念好“促”字訣。創辦全縣首個村級微信公眾號——幸福榆樹,堅持原創為主,發布村內好人好事、先進典型事例,通報批評歪風邪氣、鋪張浪費和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風,教育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向好,促進文明意識入腦入心。組織開展群眾體育運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增強村民身體素質,健康生活身體力行。讓鄉村文明擁有強大助力,形成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合力。
供稿:蔡寧璐 張惠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