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2021年,武都區農業農村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狠抓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深化農業供給測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應對新冠疫情不利影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眨r業農村各項工作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深入落實產業倍增計劃,不斷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今年以來,武都區堅持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統攬,按照3+6農業特色產業體系,扎實推進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強則國家強。如今,行走在武都各鄉鎮,處處綠水青山、交通四通八達,產業特色鮮明,城鄉美麗如畫,人民和諧幸福,正在全力推進的鄉村振興,在武都區逐漸演繹為五彩斑斕的現實。近幾年,武都區在產業發展上逐漸闖出了新路子,依托武都資源稟賦優勢,圍繞花椒、油橄欖、中藥材、蔬菜等主導產業,通過“公司+協會+基地+農戶”模式,做大做強標準化產業基地和特色產業園,加快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產業提質升級。同時,武都區做實做深“產業”文章,加強農旅融合,實施景村聯動,打造一批休閑、觀光、體驗農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催生更多農旅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產業化、產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延長產業鏈條,增加就業崗位,帶動更多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增收,有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據統計,2021年,武都區共完成中藥材種植13.36萬畝,上面留床7.5萬畝,累計達到20.86萬畝;完成蔬菜種植18.13萬畝,產量40.2萬噸,產值5.1億元;新栽植茶葉0.11萬畝。完成茶園綜合管護0.5萬畝,茶葉產量110噸,產值8600萬元;生豬存欄11.07萬頭。出欄12.96萬頭。雞存欄90.3萬只,出欄90萬只。發展中蜂14655箱,累計達到6.2箱;存欄肉兔5萬只、種兔1.5萬只,出欄肉兔9.5萬只。
(二)加強冷鏈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保鮮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倉儲保鮮、錯峰銷售能力,武都區建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20座,新增儲存能力11600噸。
近年來,城鄉居民農產品消費正由“吃得飽”向“吃得更安全、更營養、更健康”轉變。快速變化的消費升級,倒逼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增效,迫切要求加快發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降低農產品產后損耗,提供更多質優物美的農產品。今年以來,武都區積極爭取2021年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項目,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為農產品提供了一條區別于傳統的渠道與平臺,契合了農產品跨地域、大流通、反季節的現實需要,產地供給增加“收儲”,市場需求加大“投放”,形成產地農產品流通的“蓄水池”和“新渠道”,從而提升農產品市場運行的穩定性,促進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和一體化發展。
今后,武都區將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基地建設,實現區域內技術、制度、管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組織化、規;、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夯實農業生產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任何時候,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都是真理。今年以來,武都區把糧食安全始終作為頭等大事,堅持穩字當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讓群眾有滿滿的安全感。
據了解,2021年全年武都區糧食種植面積56.66萬畝,其中小麥12萬畝、玉米12.6萬畝、馬鈴薯27萬畝、水稻1萬畝、小雜糧4.06萬畝,糧食總產量15.84萬噸,并積極落實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大力推廣頂凌覆蓋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落實面積5.03萬畝,涉及20個半山干旱鄉(鎮)179個村1.91萬戶。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實施小麥條銹病防治28萬畝(次),馬鈴薯晚疫病防治8.92萬畝(次),農藥使用量下降13.6%,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8.3%,同時大力開展草地貪夜蛾帶藥排查31個鄉鎮51個村,調查地塊1223塊,調查面積達5758畝(次),設立監測點120個,草地貪夜蛾得到有效防控。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下一步,武都區將立足糧食基本自給,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給群眾滿滿的安全感。
(四)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近年來,武都區通過政策扶持、宣傳培訓、技術引導、示范帶動,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產業。武都區加強對畜牧養殖示范戶進行養殖技術指導培訓,通過培訓,提升了養殖戶科學養殖水平,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據了解,2021年武都區畜牧養殖產業情況如下:生豬存欄11.07萬頭,出欄12.96萬頭,雞存欄90.3萬只,出欄90萬只。中蜂產業,發展中蜂14655箱,累計達到6.2萬箱。肉兔產業,存欄肉兔5萬只、種兔1.5萬只,出欄肉兔9.5萬只。累計發展“五小”產業11668個,其中小庭院2904個,小家禽6025個,小手工278個,小作坊666個,小買賣1231個,其他564個。
下一步,武都區將因地制宜,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做活富民文章,繼續掀起“特色養殖”熱潮,有力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五)農機化管理穩步提升
近年來,武都區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積極探索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規范化建設與功能拓展示范創建,促使全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規范高效,農機裝備總量增長、結構優化,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
武都區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引導,全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快速發展,經營效益不斷提升。據了解,今年武都區農業機械總擁有量37159臺/套,總動力25.3萬千瓦,分別比去年增長0.34%和1.36%,農機經營總收入5230萬元,農機經營純收入2796萬元,機耕70萬畝、機播11.06萬畝、機收4.32萬畝,農機化綜合水平達35.21%,培訓農機技術人員3598人次。同時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依托花椒初加工機械化項目,推廣花椒烘干機1340臺/套,清選機16臺/套,色選機3臺/套,包裝機及封口機14臺/套。補貼各類農機具1770臺,受益戶數1763戶,完成補貼資金153萬元。武都區創建省級“平安農機”鄉鎮1個(月照鄉),累計創建“平安農機”鄉鎮34個,其中省級表彰授牌的鄉鎮24個,市級表彰授牌的鄉鎮1個,區級已表彰授牌的鄉鎮6個,創建“平安農機”行政村492個。
今年以來,武都區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成效顯著,農機社會化服務效益明顯提升,農業機械化呈現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六)持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為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無公害、綠色、地理標志農產品信譽。今年以來,武都區持續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扎實推進無公害、綠色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持續健康發展。
武都區集中開展農產品生產基地專項檢查,保障生產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對武都區石門鄉下白楊、漢王羅寨、兩水段河壩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富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再創養殖場無公害鮮雞蛋生產企業,天澤無公害花椒基地,裕豐農產品開發經銷有限公司、天澤農林產品研發有限公司、康野土特產開發有限公司、裕春茶葉公司、田園油橄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綠色花椒、茶葉、油橄欖生產基地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生產檔案、查看用藥、施肥等記錄,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規范使用農(獸)藥,按標準要求規范生產,保障生產環節質量安全。
據了解,武都區全年接受省級例行監測抽檢2次,市級2次,共檢測種植類樣品84個,累計快速檢測抽樣1390個,農殘檢測合格率達99%以上;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及監管。今年全市“三品一標”認證任務16個,武都區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6個,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1個、綠色食品續展8個、有機食品再認證2個。截至目前,武都區共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8個(無公害農產品3個、綠色食品17個、有機產品2個、地理標志農產品6個)。
通過多次專項檢查,指導了獲證單位在使用標志時嚴格守法、提高獲證單位使用標志的主動性和規范性,引導廣大消費者和市場經營主體正確識別、選購無公害、綠色、地理標志農產品,保障認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2022年,武都區將繼續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夯實農業生產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繼續統籌武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有力地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