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 石晨 李劍超)走進武都區實驗中學食堂,干凈的餐桌椅、整齊的標語、明亮的環境讓前來用餐的師生們倍感舒心。餐廳大堂里都擺放著云監控視頻,通過大屏幕,師生們能清晰地看到后廚餐飲的準備、烹飪過程,讓師生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今年以來,武都區持續開展“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工作,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創新轉變監管方式。目前轄區內76.6%的學校食堂已接入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對學校食堂運營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學習分析,精準抓取、預判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變可視為可知,變報警為預警,提前消弭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更好地保障全校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為更好地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武都區建立多項工作機制,強化工作保障,按照“政府牽頭、部門聯合、社會參與、重點推進”的原則,大力宣傳陽光餐飲優勢,提高餐企參與積極性。目前,除了學校食堂外,全區中等規模以上的社會餐飲單位也陸續接入“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
“為了能夠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我們對廚房升級改造,安裝‘互聯網+明廚亮灶’,接入了智慧監管平臺。有利于加強消費者對餐飲企業廚房管理、食品安全的監督,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履行我們企業的社會責任。”武都東源宴會中心店長楊菊琴說道。
據了解,“互聯網+明廚亮灶”的建設,在實現食品安全日常監管痕跡化、數據分析智能化、預警推送實時化等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主體自律,提升監管服務對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逐步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從“人防”到“技防”。
“我局自實行餐飲服務單位安裝‘明廚亮灶互聯網+’工作以來,致力于讓消費者都可以成為食品安全的監督員,不但讓企業落實了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又讓我們的監管提高了效率。同時,通過我們執法人員不定時用手機APP對監管企業、學校食堂的后廚進行隨機抽樣,讓他們進一步提高了認識,更加規范了操作。在以后的監管中,我們更要利用互聯網信息監管平臺和技術手段,讓我區的食品安全工作更上一個臺階,全面實現源頭可溯、過程可控、去向可追,以提高我區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武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股股長謝德龍說道。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