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焦小菊)走進武都區實驗中學食堂,干凈的餐桌椅、整齊的標語、明亮的環境讓前來用餐的師生們倍感舒心。餐廳大堂里都擺放著云監控視頻,通過大屏幕,師生們能清晰地看到后廚餐飲的準備、烹飪過程,讓師生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去年以來,武都區市場監管局持續開展“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工作,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創新轉變監管方式。目前轄區內76.6%的學校食堂已接入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對學校食堂運營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學習分析,精準抓取、預判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變可視為可知,變報警為預警,提前消弭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更好地保障全校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武都實驗中學食堂一共有四層,同時可以容納3600名學生吃飯。自從加‘明廚亮灶’工程之后,學生進入食堂,通過餐廳的屏幕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后廚的操作人員是怎么樣進行操作的,學生吃飯比較放心。家長只要從手機上下載‘隴上食安’的APP,可以隨時隨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面的吃飯環境,以及后廚操作過程。加入‘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之后,對餐飲人員增加了約束能力,讓工作的環境和態度都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武都實驗中學副校長姜維說。
為更好地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武都區建立多項工作機制,強化工作保障,按照“政府牽頭、部門聯合、社會參與、重點推進”的原則,大力宣傳陽光餐飲優勢,提高餐企參與積極性。目前,除了學校食堂外,全區中等規模以上的社會餐飲單位也陸續接入“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2021年武都區“互聯網+明廚亮灶”接入計劃任務共1195戶,目前已完成接入882戶。
武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股股長謝德龍說:“自餐飲服務單位實施‘明廚亮灶互聯網+’工程以來,不但讓企業落實了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又讓我們的監管提高了效率。同時,我們執法人員不定時用手機APP對監管企業、學校食堂的后廚進行隨機抽樣,讓他們進一步提高了認識,更加規范了操作。在以后的監管中,我們更要利用互聯網信息監管平臺和技術手段,讓我區的食品安全工作更上一個臺階,全面實現源頭可溯,過程可控,去向可追,以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的冷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武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疫情期間對農貿市場、冷凍庫、商場、超市等地進行集中檢查,全面做好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守護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同時,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主動履行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義務,確保做到冷凍食品來源可溯。
“這個庫是我們武都區市場監管局指定的冷鏈儲存總倉庫,冷鮮肉全部通過海關檢疫,運輸到武都之后,市場監管、疾控中心等部門還要進行核酸檢測抽查,合格后才入庫,保證了產品的質量。”隴南匯隆食品銷售有限公司袁紅偉說。
武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運用多種監管手段,對全區137家零售藥店、45家鄉鎮衛生院(社區)、475家村衛生室、101家診所、10家民營醫院開展了全覆蓋檢查、巡查、指導。農產品快檢14400批次,農藥殘留和食品非法添加14400批次,配合省局和國家局對我區3家桶裝水生產企業、5家油橄欖企業、3家花椒企業7批次的產品質量進行了抽檢,對不合格產品全部下架處理,全面完成了上級下達年度抽檢工作任務。
武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圍繞“一條主線”,用好“三大手段”、找準“六項定位”,確保“四大安全”,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守好安全底線,爭取滿意高線,以民生關切為重點,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買得舒心、用得安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