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各項決策部署,著力解決撂荒地復耕難題,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自撂荒地整治工作開展以來,虞關鄉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因地施策,強化舉措,全力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讓沉睡的土地資源重新“活”了起來,撂荒地變身“希望田”。
支部筑壘,撂荒地變“集體田”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各黨支部以“四強四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目標,將撂荒地整治與“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相結合,將“組織鏈”嵌入“產業鏈”,針對青年勞力輸出、整戶外出、地理位置偏僻、零星化難連片、農戶自身無種植能力、土地貧瘠等耕地撂荒整治難題,引導各村黨支部推行“黨建+責任田”等模式,以壯大村集體收入為出發點,通過集體協議代管、黨群活動集中開墾、黨員義務勞動等方式,積極盤活農村土地資源,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實現撂荒地復耕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
黨員認領,撂荒地變“責任田”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各黨支部結合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深入推進“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組建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先鋒崗,建立“黨員+農戶”幫帶機制,促進廣大黨員在撂荒地整治中走在前、做表率,不斷推動撂荒地“長”出“新綠”,破解撂荒地難題。
廣泛動員,撂荒地變“產業田”
鄉村兩級通過召開群眾大會、板凳會、走訪入戶等方式,大力宣傳好耕地地力保護和撂荒地整治相關政策,做到“撂荒地復耕工作推進到那里、政策宣傳就跟進到那里”,不斷夯實了群眾自主復耕復種的決心,把撂荒地變成“人財聚合”的“產業田”,實現撂荒耕地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機結合。
下一步,虞關鄉將立足鄉情實際,以“黨建+”為引領,強化工作舉措,引導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持續做好撂荒地整治工作,將“撂荒地”變成百姓心中的“希望田”,助力鄉村振興。
投稿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徽縣虞關鄉人民政府
投稿人:冉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