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張瑜)今年以來,武都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強化黨建引領保障作用,通過“五抓五到位”工作措施,扛牢政治責任,發揮組織優勢,扎實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精準對接、一體推進。
抓高位謀劃部署,推動責任壓實到位。武都區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建立完善責任體系、工作體系,審議出臺《武都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規劃》《武都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任務清單》,將工作任務分解為7大項24小項,壓實部門責任和行業責任,確保任務落到實處、抓出實效。同時,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結果運用,促進干部擔當作為。實行縣級領導聯系包抓機制,發揮縣級領導牽頭抓總作用,以上率下,聯系幫扶脫貧村和鄉村振興重點村,統籌推進“十鎮百村”鄉村建設行動,充分發揮示范點的引導、帶動和輻射作用。
抓干部隊伍建設,推動素能提升到位。持續做好選調生到村任職工作,招錄“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從事支教、支農、支醫等工作,推動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為民辦事服務。注重把對干部的考察考核放在“平時”,在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一線中提拔任用300多名優秀干部。全面實施村干部隊伍建設“兩強兩化”工程,全區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38.4歲 ,“兩委”班子成員,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33.6%,高中及以上學歷占比73.5%,整體呈現出年輕化、素質高的結構優勢。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因村派人、按需選派,選優配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756名,緊扣鄉村振興現實需要,累計培訓干部1.2萬人次。
抓基層組織建設,推動作用發揮到位。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制定《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黨建工作責任清單》,明確“誰來抓、抓什么、怎么抓”。按照不設比例、不定指標、應整盡整的原則,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51個。充分發揮黨建示范點帶動效應,先后創建黨建示范鄉鎮10個、標準化示范黨支部130個。新建黨群服務中心16個、維修改造黨群服務中心423個。制定《武都區村干部管理辦法》,落實村干部坐班和“績效月考評報酬月發放”制度,促進村級干部履職盡責。建立鄉鎮(街道)包抓領導和黨建專干“一對一”幫帶機制,促進提升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水平,督促規范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全力抓好中央、省級財政和黨費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獎補辦法》,實行“黨建+”發展模式,全區2021年村集體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349個、占比54.27%。建立黨建“月調度、季督查、半年觀摩”制度,通過觀摩學習,交流評比,逐步推動全區黨建工作“逐村達標、整鄉推進、整體提升”。
抓人才政策落實,推動人才引育到位。借力東西部協作契機,和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互派1000余名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才開展幫扶培訓和跟班學習,引進涉農技術10項。成立中藥材、花椒、油橄欖、蔬菜等13個產業扶貧技術專家組和全國首個縣域無刺花椒專家工作站。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36名業務精湛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擔任鄉鎮科技副鄉鎮長,深入農村生產一線,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傳授推廣先進技術。組織錄制《武都人才面對面》電視訪談節目,在“隴南武都組織”微信公眾號開設“武都人才風采榜”欄目,宣傳趙海云、徐福林等優秀人才先進典型事跡,進一步激發了人才工作活力。
抓鄉村綜合治理,推動三治融合到位。緊扣“黨建是核心、自治為依托、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基礎”總體思路。把黨的領導貫穿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組織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推動“黨群活動日”制度固定落實,鼓勵群眾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大力開展法治教育,全面推進“八五”普法工作,在全區創建40個“法治示范村”,推行“一村一法律顧問”,免費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發揮村規民約、村民道德公約作用,在全區范圍評選“道德模范”“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建設文化長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文化陣地58個,開展道德文化講堂500余場次,教育引導群眾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增強鄉村治理的“軟實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