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徽縣:荒地變“寶”興了產業 富了農民

時間:2022-07-27 22:27:1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通訊員:何方 楊麗萍)仲夏時節,走進虞關鄉未子村馬蘭花種植基地,處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農民穿梭在田地間,忙著采摘馬蓮花包,他們三個一群,兩個一幫,田間地頭充滿了陣陣歡聲笑語。誰會想到,昔日的撂荒地現如今“變廢為寶”,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你看,這當初無處下腳的荒地,也能長出“金疙瘩。”未子村村書記趙志飛笑著說道。

今年以來虞關鄉針對閑置荒地,采取“黨建+責任田”模式,通過集體協議代管、黨群活動集中開墾、黨員義務勞動等方式積極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在田間地頭,溝邊坎沿、荒坡雜地、林間樹下等套種野生馬蘭花,讓撂荒地變成希望田、致富田。

說起馬蓮花產業,虞關鄉副鄉長蒲棟最有發言權,他從頭到尾參與了撂荒地整治、馬蓮花種植等工作,把昔日的撂荒地變成了產業園,旅游勝地。“今年全鄉種植馬蘭面積現達2400余畝,經濟價值約達1200萬,5.1”假期期間,吸引了周邊游客來這里拍照打卡,旅游人數達到5000余人,帶動全鄉經濟增收25萬余元。”蒲棟介紹說。

在柳林鎮柳林村甜玉米種植基地,農民正在忙碌采摘成熟的甜玉米。

“看到碩大飽滿的甜玉米被葉包裹著,村民往來穿梭于地塊之間,忙碌采摘、打包、搬運、新鮮玉米第一時間送到市場進行銷售感覺過去幾個月的所有辛苦都值了!”徽縣恒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沈亮高興地說。

年初,面對撂荒地整治工作,柳林鎮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整合承包戶的“碎片化”耕地,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對300多畝撂荒耕地進行復耕,以種植架豆、甜玉米為主,進一步盤活耕地,實現規模化耕作,提高產出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柳林鎮通過黨建引領,“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甜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套種輪種”,昔日擱荒地“復活”,成了村集體經濟的“聚寶盆”。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