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武都區:高山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時間:2022-08-01 21:50: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趙振)武都高山戲,甘肅獨有的特色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研究的活化石”。1959年以前魚龍、隆興、安化等地人叫“演故事”、“走過場”等。195910月定名為“高山戲”,1965年后其名被陸續載入《辭海·藝術分冊》、《中國戲曲文化》等書籍中。2006年高山戲成功申報為省級非遺保護項目,20086月,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 高山戲發源于隴南市武都區的魚龍鎮,主要流傳于武都區極其周邊鄉鎮。高山戲是從民間祭祀和傳統社火中孕育、演變、發展而來戲曲劇種。 高山戲文化不僅僅是講究“四功”“五法”的“演故事”文化,它還包括了以把式舞為其代表的諸多民俗文化。

一、議事

nEO_IMG_圖片1.jpg

二、出燈

nEO_IMG_圖片2.jpg

圓莊


nEO_IMG_圖片4.jpg

上廟


nEO_IMG_圖片5.jpg

走印

nEO_IMG_圖片6.jpg

踩臺

nEO_IMG_圖片7.jpg

燈官說燈

nEO_IMG_圖片8.jpg

開門簾

nEO_IMG_圖片9.jpg

打小唱

nEO_IMG_圖片10.jpg

十一、演故事

nEO_IMG_圖片11.jpg

高山戲屬曲牌體戲曲劇種,尹利寶專著《高山戲》將其分為器樂曲牌和唱腔曲牌兩大類。唱腔曲牌通常又分“開門簾”、“曲曲腔”、“耍腔”、“過板”、“花花腔”、“哭腔”六個大類別。高山戲唱腔曲牌有的明快活潑、玲瓏華美;有的纏綿凄楚、哀怨動人;有的機智風趣、詼諧幽默。

高山戲的舞臺語言是地道的武都方言,唱詞有七字兩句式的對聯體、有五字四句式的絕句體、有山歌體、律詩體等。大量襯詞和靈活的幫腔形式構成了高山戲獨特的演唱風格。高山戲伴奏樂器分為武樂和文樂,武樂有大鼓、大鑼、四片瓦,文樂有大筒子、土琵琶、二胡等。

高山戲的表演具有社火場上把式舞“跳”“搖”“扭”“擺”舞步動作的特點,但更多動作是百姓演員們對勞動生活的原始再現與加工。

高山戲大多劇目有宣揚仁義道德、教化育人的積極意義。代表 性傳統劇目有《咸陽討帳》、《劉四告狀》、《老換少》、《康熙拜師》等;創作劇目有《開鎖記》、《尕女婿》、《擋車》、《人老心紅》、《米倉魂》、《青橄欖 紫橄欖》等。

 高山戲在武都等地流傳了數百年深得民眾喜愛,它是古時勞動人民價值觀、世界觀的體現、是歷史的見證、是當地人民的精神食糧。挖掘、搶救、保護高山戲文化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對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