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西和訊 “為部隊官兵‘后路’減負,就是給改革強軍‘前方’助力。”他開門見山地說:“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把軍轉安置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做到接收好、安置好、培訓好、使用好,地方政府和各部門責無旁貸。”
在2022年西和縣軍轉安置工作會后,西和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彥就愉快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雖然楊彥同志任西和縣長才一年多,但從他的談話中可以感到,他對這項工作已非常熟悉并思考得很多。
西和縣軍轉安置工作的一個明顯特點是,接收營以下轉業干部、三級以上轉業軍士較多。近三年來,安置軍轉人員素質較高,其中榮立二等功3人、三等功41人。
總結以往的軍轉安置工作,楊彥同志認為,有這樣幾個做法和經驗:一是縣委高度重視。不管安置的任務有多重,縣委都把這項工作當作大事來抓,各級各部門都能把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大政方針上來,統一到國防建設的重要性上來。二是狠抓政策落實。不是簡單地把任務、指標下達就了事,而是盡力做到讓接收單位愉快接收、轉業軍人愉快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工作上求細求實。凡有一方思想不通的,就暫時不下安置文件通知,表面上看來,安置的速度慢了,但工作實了、質量高了。三是軍地密切配合。堅持指令性計劃分配辦法不含糊,尤其是對艱苦環境或戰時榮立三等功以上的軍人。同時,也提倡增強全局觀念,轉變擇業觀念,積極推行組織推薦與個人自愿申請自謀職業相結合的雙向選擇辦法,對那些創業軍人,縣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依據教育培訓機構,積極組織開展創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當他們完成培訓要自主創業時,政府可在注冊、信貸、稅費減免等方面加大優惠政策,鼓勵退役軍人自主創業。
談到轉業軍人為國防建設作出的犧牲和奉獻時,楊彥同志充滿感情地說:“對軍轉安置工作,必須講政治;對轉業軍人,應該講感情!轉業軍人安置不好,何來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沒保障,經濟建設自然要受影響,軍人年輕時獻身于國防事業,到35歲以上要回地方工作,思想觀念、工作方法、業務要求乃至家庭生活都要改變,這對他們是一個考驗,心理上的壓力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地方政府、機關、接收單位滿腔熱情地關心、支持、幫助他們”。
今后幾年,軍轉安置的難度肯定會增大,但是,楊彥同志很有信心。他說:“在縣第十六次黨代會上,新一屆縣委對今后5年的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為西和縣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礎,只要西和的經濟能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軍轉安置上的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采訪結束時,楊彥同志希望即將轉業安置的軍人把部隊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傳統帶到地方上來,在安置工作中同樣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他相信,在大熔爐里鍛造了多年的軍人,一定會配合地方各級、各部門把這項工作做好。同時,他也請廣大轉業軍人相信,地方政府絕不會把他們當作包袱,一定會不折不扣地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把每一個轉業軍人接收好、安置好、培訓好、使用好。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