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為歲首,農為行先。魚池鄉肥沃的土地,從前孕育著供人們溫飽的口糧,如今更是讓依靠著這片土地的農民鼓起錢袋、走向小康。上河村的女婿蹇躍林便是這群人中的代表,和妻子湯彩英一同讓千畝土地活躍起來,結出農村新生活的希望。
他們耕作的土地還未進入視野的時候,就已經聽見機械的轟鳴,再近一些,便看見大型拖拉機如同戰馬向前奔馳,在身后揚起滾滾煙塵。
兩當縣魚池鄉:蹇躍林駕駛拖拉機進行機械化種植 李欣巖攝
田地里,蹇躍林熟練操作機械、調整播種機間距、妻子湯彩英往播種機中加著種子和化肥……這應該就是屬于他們小兩口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當被問到是什么推動著他們小兩口種了這么多莊稼?他說:“我喜歡種地,看不得這么多良田都被撂荒,所以就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挑起撂荒地整治的重擔和糧食安全的責任,向村民流轉閑置土地1200余畝,種植小麥300余畝、大豆300余畝、玉米600余畝。在盤活土地的同時,也能為周圍群眾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務工收入,在糧食安全保障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兩當縣魚池鄉:蹇躍林指導妻子湯彩英操作機械 李欣巖攝
一年一年過去,他也不斷突破自己,讓種糧面積逐年增長,看著油綠的莊稼變成金黃的收獲,讓他頗有成就感,也看到了農村新生活的熠熠光輝。莊稼越種越多,就需要增加更多種糧的裝備,他有大小機械十幾種,甚至還有農用無人機,以后還準備購入收割機械……說到這些的時候,他也不再顯得那么局促,這應該就是土地對于農民的魅力。
兩當縣魚池鄉:高標準農田(航拍) 成磊攝
不僅僅是種地,技術層面的學習蹇躍林也從沒落下,得益于網絡信息時代,有什么不懂的,網絡可以替他答疑解惑,他再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改良,把莊稼越種越好。
妻子湯彩英為了照顧年邁又殘疾的父母,2018年毅然決定回到家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合作社——兩當縣彩英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她積極學習掌握種養殖業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政策,以“三養一藥”為契機,帶動全體村民共同發展種養殖等特色產業。截止目前:種植蜜源植物2000余畝;采取“借雞下蛋”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養殖中蜂1000余箱,(即農戶向合作社領養蜂種,兩年內新增蜂種和生產的蜂蜜歸農戶所有,兩年后如數歸還領養蜂群)在自己養殖發展的同時又帶動農戶。她還深入鉆研電商,幫農戶帶貨,創新線上線下銷售新模式,成為了正宗的土蜂妹。2022年,小群體大規模養殖綠殼蛋雞2000羽,通過電商渠道,幫助農戶銷售雞蛋總計10萬余枚。這不僅為她個人和她的父老鄉親增加了收入,也為村莊的整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兩當縣魚池鄉:高標準農田(玉米) 成磊攝
付出一滴汗水,收獲一粒種子,這是莊稼需要的,也是人期盼的。他們熱愛土地、尊重土地,才迸發出創造的能量。夫妻二人用年輕的干勁、好學的精神,在大山中踐行著自身的追求,也許他們只是農民中的滄海一粟,但也乘著鄉村振興的浪潮翻起了獨特的浪花。藏糧于地、藏糧于機、藏糧于技,便是蹇躍林湯彩英夫婦為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做出的努力,他們在農田里揮灑的、付出的,如同一棵大榕樹枝葉和根莖的呼吸、生長,從未停止,終將擴散。
供稿人:李欣巖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