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李云帆)近年來,隴南市武都區立足資源優勢,大膽探索特色水產養殖新路徑,通過引進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打破傳統農業局限,為當地群眾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藍色經濟”新賽道。
科技賦能,突破內陸養殖瓶頸
走進武都區江南街道渭子溝社區的隴南三鮮養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一座高標準養殖大棚格外醒目。2023年建成以來,這里配備了19個養殖缸、2個蓄水池以及循環水處理系統等現代化設施,成為當地特色水產養殖的標桿。“我們采用大棚溫室養殖模式,通過精準控溫、循環水處理等技術,成功實現了南美白對蝦在內陸地區的規模化養殖。”基地負責人介紹道。
精細管理,打造優質對蝦品牌
從海南、廣東引進的優質蝦苗,經過嚴格篩選和檢測,確保無特定病原。養殖過程中,基地堅持“定時、定量、定質、定位”的投喂原則,根據對蝦生長階段調整飼料配比,幼蝦階段投喂蛋白質含量高達52%的優質飼料,成蝦階段則優化投喂頻率和粒徑。水質管理上,通過定期檢測pH值、溶解氧等指標,配合微生物制劑調節水體環境,確保對蝦健康生長。
效益顯著,助力群眾增收
目前,基地畝產量可達1500公斤以上,年畝產量突破3000公斤,成品蝦以每公斤80-100元的價格暢銷市場,年利潤超過15萬元。這一成功模式不僅填補了本地活蝦市場的空白,還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和技術支持。
未來展望:延伸產業鏈,推動融合發展
武都區計劃進一步推廣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同時探索精深加工和休閑漁業,打造集養殖、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特色農業示范區,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我們不僅要讓對蝦游出產業效益,還要讓它游出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武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南美白對蝦已成為武都區特色農業的一張新名片,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致富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