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平涼訊(通訊員:李文蘭、朱雅寧)8月15日,由中國交通報社與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的“交通強國 品牌力量”第五屆交通運輸優秀文化品牌推選活動初評結果出爐,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傾心培育的“關山路虹”文化品牌成功入圍!
文化是根,是血脈,公路文化就是公路人的根,公路人的精神。如何立足公路養護工作實際,創建具有亮點特色的公路文化品牌?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以學習宣貫推廣“八棵樹精神”為統攬,按照“扎根公路、體現特色、呈現個性”的原則,立足養護主業、厚植紅色基因、深挖特色亮點,深度培育構建“忠于職守、艱苦奮斗、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埋頭苦干、甘當路石”的西蘭公路、關山公路精神,不斷挖掘公路文化元素。
從公路人的“鋪路石”精神起步,到面向全體職工征集品牌名稱、提煉品牌內涵、編寫《西蘭公路文化簡編》《關山路虹文化手冊》,經過反復論證、推敲打磨,2021年,“關山路虹”文化品牌正式誕生。該品牌以“道路通暢、服務舒暢、人心歡暢”為服務目標,以“路美景美人美站點美”為服務形象,以“熱心、誠心、精心、專心、恒心”為服務宗旨,寓意“長路如虹保暢通、服務社會促和諧”,既包含了地域特色,又彰顯了平涼公路人奮勇當先、艱苦奮斗,矢志打造“暢潔舒美安”萬里路虹的豪情壯志。
2022年,平涼公路發展中心從品牌方向、品牌載體、品牌愿景等多方入手進一步挖掘提煉,實現了“關山路虹”品牌升級,同時推出了全新的品牌Logo。品牌logo以紅心、黨徽、關山路組合而成,寓意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堅持以黨建為統領,把路放在心上,把心鋪在路上,實現“黨建領航、路路通暢”的愿景。
文化為“虛”,成效為“實”。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將文化品牌建設與公路養護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不斷探尋公路文化發展的脈絡與生命力,讓文化“軟實力”融入到平涼公路人的精神追求中,融入到推動公路養護工作的生動實踐中,逐步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特色陣地,踐行服務理念。關山路段地勢高、溫度低,夏天降雪也不鮮見,是防滑保暢的重點路段。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將關山路作為黨性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以省級勞模、十佳養路工等先進典型為標桿,在春運、公路病害處治、油路修補期間,設置“干部練兵場”“養護示范崗”,組織黨員干部職工開展整修路容路貌、修補坑槽、防汛搶險等工作,讓紅色精神照耀關山路虹。同時,結合平涼市社區“大黨委”制度,引導各黨支部在扶危助困、交通勸導、城市整治等各方面發揮公路人作用,將公路發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拓展品牌的內涵外延。
文化惠民,激發職工活力。在品牌培育過程中,精神文化成果如雨后春筍,《穿越西蘭公路》《關山路虹文化密碼》等公路文化手冊先后編印成冊;全方位、系統化開展立足行業的文學、書畫、攝影、微視頻創作活動和路域環境品味提升工程,微言微語、微視頻、微黨課、道德講堂、“我們的節日”、業務大講堂等多種教育方式引導干部職工諫言獻策、積極作為;先進評樹、“道德講堂”等多種方式,讓基層一線的典型樹起來,干部職工對照標桿學習提升、學習榜樣沖鋒陷陣,為公路養護、應急處置等重點工作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時,中心強化高平臺、深層次的宣傳推介,《一路故鄉情》《我家門前那條路》等平涼公路故事,榮獲“交通強國好故事”之“百強好故事”,進一步增強了干部職工的自豪感和社會公眾的認知度,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展現了平涼公路人多姿的精神文化風采。
薪火相傳,詮釋公路精神。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以“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以“導師帶徒”為主要形式,以“五個工程”為載體(學習教育工程、業務創新工程、能力提升工程、作風培養工程、養護實操工程),通過建立干部跟班學習、基層鍛煉制度和“上下互動、左右互補”的用人機制,組織兩級干部職工上掛下派,推動基層優秀干部“向上流動”,機關管理人員、青年職工向下扎根,引導干部職工在切身感悟“八棵樹精神”的基礎上,強化行業認同,積極在一線發光發熱、立足崗位鉆研創新,有效提升了轄養路段的路容路貌,更為全市創城行動增添了公路人的力量,擦亮了“關山路虹”文化品牌。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昔日的關山公路早已“破繭成蝶”,公路文化儼然成為平涼公路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未來,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將進一步深化“關山路虹”等文化品牌建設,不遺余力、一心為民,講好平涼公路故事,傳播發展正能量。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