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平涼市

不同時代養路工的故事

時間:2023-08-31 13:52:3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 公路養護隊伍中有許多的路二代路三代,他們從先輩手里接過接力棒,為路的延伸而接續奮斗,幾代人的工作經歷濃縮成了一部公路養護發展史。

70年代養路人: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工作業

1954年出生的老劉,今年已近69歲,他是靜莊公路上的第一代養路人,經歷了道班到養護所的變革。

作為一名養護工,和公路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老劉說,20世紀80年代,平涼公路慢慢實施改造,在路面鋪了一層砂,道路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掃砂。每個人每天需要徒步走十幾公里,一邊走,一邊掃砂,日復一日。那時一線職工的勞動工具十分簡陋,手中只有鐵锨、洋鎬、架子車、掃把和油爬子,就是這幾樣簡單的工具,在老一輩公路人的手里就變成了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利器。

老劉邊回想邊說,當時養路工干的都是重體力活,無論是鋪石子路還是處治路面病害,修路養路全靠肩挑筐抬,一天下來腰酸背痛,但年輕就是資本,雖然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就幾塊錢,卻干勁十足。

新世紀初養路人:見證工具朝著機械化方向發展

2006年,老劉退休。小劉通過考試分配成為了一名技術員,又回到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地方。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公路養護機構及管理體制幾經變革,公路養護管理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加之養護手段、養護理念不斷轉變,公路養護方式日益趨向更加規范化、科學化。今年以來,劉工帶領技術人員分析研判、總結經驗,首次采用氧化硅膠滿填式新工藝改進橋梁伸縮縫,徹底解決了傳統橡膠條老化、滲水、沉積雜物導致的脫落、不易更換等問題,明顯延長橋梁使用壽命、降低橋梁維護費用,是一次成功的突破。

劉工參加工作的這些年。他最為自豪的事情,是在崇信公路段結識了自己的妻子、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一路走來,晴風雨雪,如果說緣起一場考試一次分配,那緣深便是與公路相伴的點點滴滴。這么多年,自覺還有些實干的浪漫。

現在的養路人:擁抱人工+機械作業新時代

赤城老道班在我家隔壁,記憶中,依稀記得他們上路作業的樣子,身穿公路橘標志服的他們不時地穿梭于公路,無論是春風拂過的早春,還是大雨滂沱的盛夏;無論是秋風蕭瑟的冷秋,還是天寒地凍的寒冬,他們走過四季,那一抹公路橘,是最美的風景。

2020年,從一名大學生通過考試成為了公路萌新,加入了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崇信公路段這個大家庭。

現在的生產模式和以前還是變化挺大的,聽老公路人講,他們以前工作環境艱苦,現在我們公路發展步入機械化的時代,大多依靠設備,無論是日常養護、小修還是大中修,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標準化和規范化。如最常見的掃路工作,道路清掃車每小時能作業20公里至30公里,這是人工無法比擬的。一到雪天,就有暴風雪車、除雪輥、融雪劑和灑布車等除雪設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雖然學的不是這個專業,但是我愿意在崗位上不斷跟前輩們學習。這個年輕職工身上散發著新時代公路人的朝氣。

通訊員:張麗娜 劉振華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