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平涼市

崇信公路段:筆觸見橋 見匠心 見未來

時間:2024-08-07 15:56:3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 (通訊員:張彥強 王慧 )在崇信縣眾多的橋梁中,有這樣一座主干橋梁——汭河青年大橋,它不僅是連接崇信北出口地理空間上的重要通途,更是崇信縣文化、歷史與情感的紐帶,它不僅解決了當地交通的難題,更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始見腳下橋,便于交通

長于崇信縣70后的這一代人他們都是踩著汭河青年大橋與這座橋一起長大的,而隨著這座橋一起成長的還有一代養路人。據年齡較大、從業較長的養路工人們說,在1964年崇白公路修通時,當時汭河還沒有橋梁,這段河與路的距離一直是崇信北出口的“盲腸”,晴通雨阻,汭河青年大橋就是為了解決這段“盲腸”而建的。

1975年,崇信縣革命委員會采取“民辦公助”的辦法,修建汭河大橋。當時抽調了以共青團為主的青年300多人,組成了“青年建橋營”,下轄4連,三班輪流,晝夜作業,建成雙柱墩輕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5—25全長147.38米的大型橋。從1975年10月開工,1977年4月竣工,1977年5月1日舉行通車典禮,這座橋傾注了300多名青年夜以繼日不辭辛勞付出的汗水,它因此被命名為“汭河青年大橋”。1976年底,這座橋移交至平涼公路總段養護,直到2022年按照交通廳“職能歸位 職責落地”工作要求X044線崇白路連同汭河青年大橋移交至崇信縣歸屬地方管理。

橋見眼前景,扮靚城市

汭河青年大橋鑲嵌于汭河之上更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穿橋而過的汭河發源于關山東麓,是黃河的三級支流,它橫穿崇信全境,是崇信縣的母親河,千百年來滋養著這片生態優美的福地。

春入橋,可在橋面沐浴春風拂過的清爽,河面與河岸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幅朦朧的綠意,美得令人心醉。夏入橋,迎著朝陽晚霞余暉,水鳥翱翔、蘆草搖曳、荷花起舞,儼然一幅人水和諧的山水風光圖,令人心曠神怡。秋入橋,河岸的樹木換上了金黃色的外衣,落葉如蝴蝶般翩翩起舞,落在水面上隨著水流緩緩遠去,依橋而望,宛如一幅流動的油畫,色彩斑斕,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冬入橋,佇立橋面放眼望去,河面冰封素裝、晶瑩剔透,仿佛被時間凝固了一般,靜靜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展現出了一種靜謐而莊嚴的美,那份寧靜與純潔讓人心生敬畏與向往。

匯聚橋路情,傳承匠心

橋不僅僅是物理空間上的連接工具,更是情感與文化的載體。當我們提起筆來書寫關于橋的故事時,不僅是在描繪一座座具體的建筑物,更在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與養橋護路人的匠心傳承。

汭河青年大橋在50多年風風雨雨里見證了無數人的足跡與故事。“青年建橋營”積極參與家鄉建設的工匠精神和社會使命感,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不斷投入國家及家鄉的建設中,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交通建設者在時代傳承中投身交通創新實踐,推動交通事業更進一步發展。隨著崇信縣經濟快速發展,車流、人流量不斷加大,汭河青年大橋車輛擁堵、人車混流等系列問題日益突出,2022年崇信縣以構建對外連接交通大動脈、對內暢通城鄉微循環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為目標,實施了汭河青年大橋建設工程,在舊橋東側新建寬度7米橋梁一座,改造后的橋梁全寬達21.5米,采用雙向4車道布置,實現了人車分流的效果。2023年9月改造后的大橋以嶄新面貌再次通車,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筆觸見橋,見的是對橋與路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情感價值的贊美與肯定,更是對我們傳承匠心精神的呼喚與期待。讓我們在體驗汭河青年大橋所帶給我們的感動與啟迪的同時,接住傳承“工匠精神”的接力棒,延續老一輩公路人的足跡,守望時代交通,共赴新的征程。(張彥強 王慧)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