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通訊員:李祥玉)城市承載文明,文明潤澤城市。文明城市創建既是外化的過程,也是內化的過程,既是建設的過程,也是治理的過程。近年來,崇信縣堅持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龍頭工程、惠民工程,以城市治理為主軸,強化政府治理與群眾參與,以“頂格”標準、繡花功夫,竭力打造“面子”與“里子”煥然一新的善治之城,實現了治理效能和文明水平同步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網絡管理,凝聚治理合力
堅持將城市治理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有力抓手,建立了黨政“一把手”任“雙組長”、人大政協“一把手”任“總督導”、全體縣級干部任“網格長”的工作機制,按照“合理區劃、網格管理、定人定責、常態督查”原則,將城市治理全面納入網格管理。制定出臺了《四級網格化管理責任清單》,將城區劃分為13個大網格148個子網格,26名縣級領導、85個部門單位、4300多名干部職工包抓210個街道網格和社區樓院,選優配強網格員,著力打造“人到網格去、事在網格辦、問題在網格化解”的治理新模式,構建了目標同向、責任共擔、合力攻堅的創建工作格局。
精細治城,扮靚環境顏值
堅持以“繡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細化管理,聚焦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城市風貌等重點領域,全面系統攻堅治理。定期對路面、人行道、門頭櫥窗及公共座椅、隔離欄等“城市家具”進行清洗“美顏”,推行“掃、沖、洗、灑、保”聯合立體作業方式,加大對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清掃保潔力度,嚴查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涂亂畫等破壞市容市貌不文明行為,拆除“兩違(危)一臨”491處,整治桿線162處,市容環境秩序進一步提升。實施鞠西片區基礎設施建設、縣城面山山洪治理、公共設施維護等城市更新項目165項,城區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全部完成改造。推進“拆墻透綠”“見縫插花”行動,栽植各類綠化苗木4萬株,打造了“滿城公園滿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的花園城市。
夯實基礎,提升城市品質
采取劃片整治、分塊推進、集中治理的方式,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縣城南面山山洪溝道治理及城區排洪渠改造、全民體育運動場、濱河路路橋重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改造等項目165項,新建排洪涵2.3公里、便民市場1處、公交站臺20個、智慧停車泊位5860個,鋪設城區體育運動公園塑膠跑道2000米,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3.5公里,更換人行道馬路磚5.2萬平方米,無障礙設施全部完成改造升級,老舊小區全部完成改造,施劃非機動車停車位436處,全面開放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盤活全縣停車資源,公共場所衛生間、母嬰室和緣石坡道等無障礙設施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城區背街小巷實現全硬化,2005年以前老舊小區全部完成改造。從硬件建設到公共設施,從人居環境到道路交通,從城區到農村,一件件民生工程被拼接起,定格在文明崇信的發展進程中,讓崇信成為一座碧水藍天間的山水之城、便捷之城、幸福之城。
全員參與,共建美麗家園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創建行動,制定發布了市民文明公約、社區居民公約、村規民約等行為規范,開展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祭祀、文明餐桌等主題活動487場(次),舉辦移風易俗主題宣講、家風宣講進村社834場(次),通過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和實踐養成,讓文明新風融入市民生活、見于市民行動。廣泛發動黨員干部、“五老人員”、群團組織和鄉賢能人廣泛開展“煙頭不落地·崇信更美麗”“保護母親河·共創文明城”等志愿服務活動,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通過電視曝光、發布“紅黑榜”等方式對市容環境問題進行集中曝光,廣泛開展“創城我監督 全民隨手拍”有獎舉報活動,發動群眾主動參與、實時監督,鼓勵市民抓拍身邊的突出問題,引導群眾爭做市容環境治理監督員,打響全社會廣泛參與城市治理的“全民戰”。
如今,每一次斑馬線前的禮讓,每一次餐桌上的光盤,每一次俯首撿拾垃圾,都傳遞著城市的溫度,凝聚著發展的力量,吹拂著文明的新風,結出了文明的碩果。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