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慶陽市

鎮原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時間:2018-04-19 09:22:56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彥程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 “山區草畜、塬面蘋果、川臺瓜菜”“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在這次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中,鎮原縣因時因地制宜,探索發展出各具特色的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模式,讓土地活了,鄉村美了,村民富了。

  特色產業助推農業轉型升級

  鎮原縣緊盯特色農業優勢,選擇了七個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良好、經營主體聚集的鄉鎮進行先行試點,通過試點探索,逐步完善入股和分紅機制,以期實現企業和股民利益最大化,將“農業劣勢”轉化為“農業優勢”。成功引進陜西“海升模式”,建辦平泉萬畝矮化密植蘋果示范園,采用“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貧困戶利用土地和勞務入股,租金為每畝600-800元,每畝果園年均勞務工資1100元左右,全年可提供勞務收入550萬元。

  “2016年8月,政府組織我們部分干部群眾到海升集團幾個基地進行了考察觀摩,很受啟發。回來后,我們村流轉土地1380畝,涉及農戶238戶,從2016年10月份開始施工,短短幾個月,我們村的一些群眾在里面打工,收入最多的有5000多元。我覺得把海升模式招商引資進來,群眾能夠得到收益,流轉土地一畝600元,再通過勞務收入一天掙上50元,這個比種糧效益好得多。”鎮原縣平泉鎮南徐村黨支部書記王會芳介紹道。

  通過招商引資,采取農企合作經營的方式建成上肖鄉萬畝文冠果栽植基地,成立合作社4個,流轉土地1萬畝,流轉租金18萬元,參股群眾達到1300戶左右。鎮原縣方山鄉、三岔鎮、太平鎮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大力發展花椒、文冠果、萬壽菊、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產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龍頭企業引領串起全產業鏈

  鎮原縣堅持以企業為龍頭、農民為主體、產業為紐帶、效益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依托縣內龍頭養殖企業—中盛華美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采用“政府+龍頭企業+貧困戶”的辦法,先行簽約投放1000萬元帶動貧困戶發展湖羊養殖。縣政府從全縣產業扶貧資金中按每戶4000元的標準,扶持2500個貧困戶入股企業集約化統養湖羊,引導企業和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讓貧困戶分享企業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環節利潤,三年可實現5200元本金返還及分紅收益;指導貧困戶年種植優質飼草3畝以上,公司按市場價訂單回收,帶動每個貧困戶年實現飼草種植收益3000元以上。該模式每個貧困戶通過分紅和飼草種植,戶均年收入可達4000~5000元,每戶按飼養基礎湖羊11只,兩年產羔約66只,戶均兩年可實現養殖凈收入2.17萬元。

  57歲的王建設是鎮原縣廟渠鄉黎明村湖羊養殖示范戶。2017年9月,王建設投資5萬元,建辦了“48+2”模式的家庭養殖場,在原老莊舊院的基礎上改建羊舍140平方米,購買湖羊50只。“預計3年內可出欄肉羊480只,實現銷售收入20萬元。”王建設說,以前養羊擔心銷售,現在有中盛公司引領,有政策保底價最低按照10元一斤收購,高于10元按照市場價收購,給我們養殖戶吃上了定心丸。

  “田園綜合體”打造發展新引擎

  “我們草莓園自開園以來,每天接待游客二百多人次,我們的產品綠色無公害,同時我們還有垂釣、燒烤、射箭等娛樂活動。”盛洋農場負責人王雙選一邊招呼著游客一邊給記者說,“草莓園自開園以來,收入已達20多萬元。同時,還有26戶群眾通過流轉荒山荒地的方式入社入股,周邊有100多戶群眾受益。”

  鎮原縣借助“三變”改革契機,大力發展觀光采摘休閑養生農業。成功打造了平泉馬洼村食用菌觀光體驗園、武溝5000畝萬壽菊、新集鄉姚新莊鄉村生態文化旅游園等一大批“農業旅游”、“鄉村旅游”項目,農民可將承包經營土地、自建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折算入股,獲得土地流轉租金、經營收入分紅、勞務報酬等多重收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最大限度盤活資源,實現“農村”到“景區”的華麗蛻變。

  文化旅游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鎮原縣堅持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將旅游景點開發與“三變”改革緊密結合,促進旅游業與現代農業互動發展,著力打造“一驛一城一帶”、“三山三寺三池”、“兩館兩園”等重點景區。開發建設北石窟寺文化生態旅游區鎮原北石窟驛景區、潛夫山3A級森林公園,成功引進慶陽天潤陽光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開發白馬池景區,打造形成了屯字天潤陽光花海旅游基地、上肖楊城油用牡丹示范園等景區。在景區、景點積極引導、鼓勵村集體或村民將自有房屋、閑置廠房等資產,以出租、入股、自營等方式開辦農家樂、鄉村旅館、農產品加工等經營實體,借文化旅游“東風”實現增收致富。

  北石窟寺文化生態旅游區鎮原北石窟驛景區外經營鎮原涼皮攤位的張老板告訴記者,景區開發前,他們柳嘴村就是一個人車過往的地方,也沒有什么來錢的路子。如今不一樣了,有了北石窟驛景區,受益最大的就是當地老百姓,住房由原來的山上搬到了景區旁邊的二層小洋房,水、電、網實現了全覆蓋,家門口就是鎮北二級公路,出行很方便。

  他笑著說:“景區建成后,就連我們原來光禿禿的山也變綠了,水也變清了,來我們這邊旅游觀光的人也越來越多,我的涼皮攤位一天就能帶來2000多元的收入呢!景區建在家門口,不僅心情舒暢了,就連來錢的路子也寬廣了。”(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通訊員王瑾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