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天水市

首屆李杜詩歌節采風活動綜述

時間:2016-09-28 17:31: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楊江峰點擊:

一座沐浴詩意中的城

——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采風活動綜述

  有人說,詩歌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個民族語言光芒的開掘者,是精神與情懷的捍衛者,是一個時代人文精神的標高。隨著我市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的舉辦,6月6日,“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開幕式暨丙申端午詩會”在1200多年前杜甫曾經停留吟誦過的千年古剎南郭寺拉開序幕,到26日,由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組委會與四川省作協《星星詩刊》雜志社聯合舉辦的甘川詩人互訪杜甫草堂活動——甘肅詩人赴成都尋訪杜甫草堂采風、交流學習,再到9月4日,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詩歌朗誦會在66號創意園成功舉辦,活動環環相扣,不僅讓天水這座小城所閃耀的人文意識和詩性品格顯露無疑,更是把一個城市最寶貴的精神元素展示在我們面前。

  尤其是9月9日至10日,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全國著名詩人、作家走進“李白祖居地、杜甫流寓地——詩意天水”采風活動的舉辦,更是豐富了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的內容,增添了激發詩意的可能,這不僅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作家對天水的歷史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更在我市掀起了一場國內歷時最長、具有首創精神的詩歌風暴。這讓九月的天水,因詩歌而變得更有魅力。

  據了解,本屆詩歌節以“李杜光芒 詩意天水”為主題,旨在借助全國著名作家、詩人來天水采風的機會促進天水本土作家、詩人與全國著名作家、詩人的交流,展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緣起:詩歌潤古城

  天水,自古以來就沐浴在濃郁的詩意中。一直以來,天水都是一片適宜文學生長的土地,詩歌傳統由來已久,無論是詩仙李白生前反復強調的“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還是詩圣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寓居秦州近半年,創作詩歌百余首,都為天水在詩歌、文學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革前,天水城北天靖山麓玉泉觀內尚有紀念李白、杜甫的李杜祠;天水城南慧音山上千秋古剎南郭寺,至今還有建于清代的詩圣堂。

  有人說,在天水這樣的土壤生長出來的詩歌,也更加具有生命的廣度、深度和厚度。作為中國當代文學一個重要的詩歌高地,甘肅詩歌近年來頗受詩界關注,而作為甘肅當代詩歌的重地,天水也當之無愧。從東晉時期才女蘇蕙的《璇璣圖》,到二十世紀80年代天水詩歌的奠基者“三劍客”王若冰、文長輝、楊春,到緊隨其后蔚成中堅的周舟、李繼宗、欣梓、雪瀟、李祥林、葉梓,到目前躍然涌動的“80后”希望之星李王強、左昊蘇、趙亞鋒等,天水的上空總是不缺具有詩意的彩云。近30年的天水詩歌,其創作的數量與質量均有目共睹,天水詩歌頻頻入選中國作協創研部等權威部門和著名詩歌研究者選編的年度最佳詩選,《詩刊》、《星星詩刊》、《人民文學》等刊物對天水詩歌一些重點詩人給予了持續的關注,在歷屆甘肅省優秀文學作品評選、敦煌文藝獎、黃河文學獎中,天水詩歌屢屢獲獎。

  正是為了將詩歌節的發展推向更廣闊的縱深度,更好地張揚詩歌的力量,把詩歌從邊緣的生活中重新找回來,人民文學雜志社與我市達成共識,一同主辦“李杜光芒 詩意天水——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并以此為起點,開展系列活動,著力把“李杜詩歌節”打造成全國乃至在世界華語詩歌界有重要影響的文化品牌。

  陜西詩人黃海從媒體上看到詩歌節采風活動后與詩歌節組織策劃者之一的王若冰通了電話,他說,天水李杜詩歌節是中國之最,其他地方的詩歌節一般是兩三天,最多不超過一周時間,而我們的詩歌節從六月初開始持續了近半年時間,可謂宣傳天水、加強交流兩不誤。

  有意思的是,在9月1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詩人作家返程時,由于飛機延誤而將幾位北京詩人滯留在西安待了一天。采風團成員、著名評論家溫遠輝調侃說,誤機是因為領導們策劃組織了這么精彩的活動,又將“李杜詩歌節”這么好的名頭給了天水,所以西安委屈,非要留他們理論理論。同時,他還提醒李杜詩歌節策劃人、著名詩人葉舟最近不要去故意留人的西安。溫遠輝可謂幽默、可愛,但言語間對于在天水能舉辦“李杜詩歌節”油然而生的羨慕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據了解,“李杜光芒 詩意天水——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每年一屆,由人民文學雜志社、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主辦,天水日報社承辦,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市文聯、天水市作家協會協辦。詩歌節開幕及詩歌獎征稿時間,以每年6月伏羲公祭大典為開端,到10月份結束。

  期間,將由人民文學雜志社組織全國著名詩人、作家赴天水采風,并在評獎揭曉之際舉辦“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主題詩歌周暨“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盛典。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組委會顧問聘請天水籍著名詩人、學者霍松林教授,天水籍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會長雷達為顧問,組委會主任由《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擔任,系列活動包括天水市作協與四川省作協《星星詩刊》雜志社組織當地詩人探尋成都草堂和天水東柯草堂互動采風活動、組織獲獎作者并邀請著名作家、詩人到天水采風、尋訪秦安李氏宗祏等。

  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設金獎1名,獎金5萬元;貢獻獎2名,獎金各3萬元;新銳獎3名,獎金各1萬元。由人民文學雜志社組織評獎,邀請著名詩人、中國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擔任評委會主任,著名作家、詩人阿來,《詩刊》主編商震等著名詩人、評論家擔任評委,獲獎作品將在今年10月舉行的“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盛典上揭曉。

  “這文脈浩浩蕩蕩,輝耀著我們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采風團的到來不僅讓天水的上空飄起了詩意的云彩,同時還是即將在10月份舉辦的詩歌節頒獎盛典的前奏。在9月9日至10日為期兩天的采風活動中,大家分別去了我市南郭寺、李廣墓、大地灣、麥積山石窟等多個景點,不管是9月10日早上在去大地灣大巴上本地詩人王元忠的贈書,還是下午去張家川縣的路上近20名著名詩人、作家的贈言,都給參加采風活動的每一個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而眾多景點折服的是觀景者的眼睛,點燃的卻是詩人、作家們心中的創作靈感。9月9日晚在南宅子舉辦的詩歌朗誦會,作為“李杜詩歌獎”頒獎典禮的一次預演,更是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將天水的詩歌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得知詩歌節設立“李杜詩歌獎”時,著名作家、《人民文學》副主編李東華就感嘆道,能用兩位最偉大的詩人名字來命名的文學獎她還是頭一次見到,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天水文脈深厚,而這文脈浩浩蕩蕩,綿延至今,也一直輝耀著我們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其實早在今年1月份,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正茂就提出了舉辦“李杜詩歌節”的想法,在和幾位組織策劃者商討“李杜詩歌節”方案時,本地詩人就曾有過天水這座小城擔不起這屬于世界的李杜名頭的顧慮,但又想到有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擔心很快被打消。事實證明,天水不僅能夠承擔得起這個名頭,而且只有作為李白祖居地、杜甫流寓地的天水才能承擔得起。

  “我有一次去西安向當地詩人、作家征求意見時,與幾個詩人朋友提起要舉辦李杜詩歌節時,他們都一致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意,說如果天水不辦他們就要在西安發起,但天水怎么可能讓他們搶走這么好的創意呢?”王若冰這樣說道。

  在采風的兩天時間里,在我市詩人、作家分批陪同下,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作家穿越在麥積山風景區的碧波林海中,感受著幾千年歷史積淀下的石窟藝術;看著一間間頗具民俗風格的古建筑,聽導游講述胡氏家族的源遠流長;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聽飛將軍李廣征戰沙場的英勇事跡;站在雨后的南郭寺仰頭凝望,感受杜甫經歷的滄海桑田。還有讓人嘆為觀止的大地灣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張家川之行,讓采風團進一步認識了天水,也給我市詩人、作家給了一次交流、學習的機會。

  在參觀麥積山石窟時,李東華因恐高出現不適,但這并沒有阻擋她要參觀石窟的腳步,在眾人的攙扶下參觀了石窟。她說:“能受邀參加李杜詩會很榮幸,能頂著恐高見到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更是不易,惟妙惟肖的雕像、精美絕倫的壁畫、巧奪天工的修建方式讓我們不虛此行。”

  面對著“千年古剎”南郭寺,采風團成員對寺內千年的古柏贊不絕口,但當他們面對著杜甫雕像和“二妙軒碑”時,每個人的神情又都專注起來。詩人們三五成組,或俯首低語、或輕撫碑文上的紋路,感受歷史的滄桑變幻,遙想先賢在這里留下的足跡,感慨萬千。《人民日報》“大地”主編董宏君女士感慨道:“天水是一座歷史文化與民俗特色交融的城市,它的包容性與詩情畫意都讓我收獲了很多驚喜,用人杰地靈來形容這里再適合不過了。雖然采風活動才剛開始,但我已經愛上了這里。”

  10日晚上,著名詩人、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葉舟,著名詩人、藝術家胡昌輝應邀出席了碧桂園在伏羲廟廣場舉辦的產品發布會。而身處伏羲廟的四合院席地而坐的著名詩人、翻譯家、《環球人文地理》雜志副主編董繼平在皎潔的月色下與本地詩人、作家談論著在張家川吃過的十三花,描述著見到古樹時的驚訝,贊嘆著伏羲街古玩店里雕刻精美的根雕,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

  朗誦會友 詠唱談古

  9日下午,一行人來到了南宅子,一進院門,所有人便被那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魅力和特有的民俗文化所吸引,無論是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做工精致的古家具,還是造型逼真的廚房布置,都讓大家對天水的歷史人文與建筑風格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而當天晚上的詩歌朗誦會是詩歌節的又一亮點。

  記者了解到,本來計劃布置六七十人的現場,結果來了200多人,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干部、詩歌愛好者和部分老百姓通過各種途徑來到了會場,在八點開始之前就擠滿了人,連門檻都沒放過。

  著名詩人慕白感嘆道,在天水高樓林立的城市內,居然還有一座這樣遺世獨立,可以帶人們穿越回過去的古樸建筑,讓他的內心久久都不能平靜,而把詩歌朗誦會設立在這樣別具一格的古建筑里,別有一番風味。

  久經“詩場”的詩人朱零、宇向到場后也不由驚嘆。“參加過全國各地詩歌朗誦會不在少數,這樣高大上,將環境與詩歌完美結合在一起的還真是第一回見。”一向“挑剔”的朱零對于在南宅子舉辦詩歌朗誦會是贊不絕口。

  朗誦會上,采風團成員和我市眾多詩人、作家聲情并茂地朗誦了詩作,以這種形式表達對羲皇故里、隴上江南和詩意天水的熱愛。期間,天水著名古琴家胡寶琴女士演奏了《流水》、《鳳求凰》,吉他學會會長吳曉亮即興為詩人們伴奏,并彈奏經典曲目,碧桂園西北區域副總裁、天水碧桂園總經理渠晨曦,也特地從蘭州趕來朗誦了杜甫留在南郭寺的詩句“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朗誦會氣氛一浪高過一浪,現場掌聲陣陣。

  在詩歌朗誦會上,李東華表示,天水歷史悠久,文風鼎盛,與大唐詩仙和詩圣情緣深厚,在天水舉辦以李白、杜甫命名的詩歌節再恰當不過,人民文學雜志社將全力與天水市委、市政府合作,力爭將“李杜詩歌節”打造成全國乃至在世界華語詩歌界有重要影響的詩歌節。

▲雨田朗誦詩歌《在蒼溪的夜晚》、《梨鄉之思》

  朗誦會結束后,著名詩人、作家雨田感嘆道:“沒想到天水老百姓對詩歌如此熱愛,現場的互動情節和門里門外踮腳觀看的觀眾讓我們感動,‘李杜詩歌節’能在這里舉辦,真的是不負盛名。”

  據了解,詩歌朗誦會現場由天天天水網進行網上全程直播,當天晚上就有眾多網友分享朗誦會現場視頻,到第二天分享人數就達2000多人。(來源:每日甘肅網)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