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武威市

構筑生態安全綠色屏障——武威市建設千里沙漠大林帶紀實

時間:2016-09-22 17:35:4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楊江峰點擊:

  

武威市千里沙漠大林帶治沙路兩旁新壓的沙障。本報記者馬順龍

  構筑生態安全綠色屏障——武威市建設千里沙漠大林帶紀實

  本報記者馬順龍

  中秋時節,記者驅車沿著新修的治沙公路前行,道路兩旁人工壓沙的方格草障里,新植的梭梭、花棒等長勢旺盛,仿佛一條綠色的“巨龍”在沙漠荒灘上延伸。

  這是武威市落實省委、省政府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重大戰略決策,全力實施的重點生態項目——千里沙漠大林帶,正在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筑起一道生態安全綠色屏障。

  武威地處騰格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與蒙新、青藏、黃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是《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兩屏三帶”重點生態功能區——北方防沙帶的中心地帶。生態關乎發展,生態關乎未來。武威市委明確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必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立市戰略。堅持綠化為主、生態為重,不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求實務實,實干實效,把治沙造林作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來做,綠化每一寸土地,保護好每一寸綠色,加快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年來,武威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突出“節水、治沙、造林、防污”為重點的生態保護與建設,積極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健全完善“國家有投入、企業給贊助、科技作支撐、農民有收益”的生態建設長效機制和“五位一體”的沙產業發展模式,嚴格落實“五禁”決定,堅持干部義務壓沙制度,林業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十二五”期間,武威市以防沙治沙為重點的生態建設投資達到12億元,加強祁連山水源涵養林、冰川及高山濕地和旱區濕地恢復,濕地總面積達到156.3萬畝;治理“三化”面積945萬畝,實施退牧還草1320萬畝;開展治沙生態林承包經營,承包到戶面積180.9萬畝。累計完成人工造林251.65萬畝、封育180.34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2.06%提高到19.7%。武威市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

  武威市主動作為、自加壓力,堅定不移造林綠化,堅持不懈防沙治沙,每年都有新措施新辦法,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4年,市委又啟動一個新的生態戰略工程:實施甘肅內蒙省界武威段千里沙漠大林帶項目,加快構筑和完善防沙治沙生態屏障。

  千里沙漠大林帶位于甘肅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省界沿線,涉及民勤縣、古浪縣和涼州區,計劃利用6年時間,投資19.24億元,通過實施治沙造林、封沙育林草、沙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和配套輸水管道、道路以及架設光伏發電設備等措施,采用治沙新材料、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等科技手段,營造一條長562公里、寬1公里以上的生態林帶。項目規劃完成營造林160.6萬畝,其中,治沙造林110.6萬畝,封沙育林草50萬畝。發展黑果枸杞10萬畝,結合生態治沙造林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10萬畝;建設生態機井144眼,架設光伏發電裝置144套;建設治沙道路562公里,其中主線520.3公里、支線41.7公里。

  建設千里沙漠大林帶,涉及范圍大,且立地類型多樣,分流動沙地、灌叢沙堆、戈壁、鹽堿灘地、礫石地、黏土灘地等。為此,在規劃中,武威市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設計,把科技支撐作為項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統籌道路、輸水配套工程和光伏發電新能源基礎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區施策、分區防治、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采取自然修復、生物措施、工程治理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集成、組裝配套現有技術優勢,集中推廣一批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在樹種選擇、造林密度和栽植模式上,遵循自然規律和適地適樹,樹種選擇抗風沙、耐干旱、適應性強的梭梭、花棒、紅柳、檸條、沙拐棗等樹種,并選擇不同地域類型區,建設一批代表性強、輻射面廣、類型全面、效益顯著的綜合示范點,切實推進項目建設質量、效益、管理取得新進展。

  為推動千里沙漠大林帶建設,武威市縣區將工程建設列入重要日程,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大林帶建設現場調研,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到大林帶建設現場指揮,各部門合力推進,保證了工程順利建設。市、縣區林業、交通等部門按照項目建設要求,密切配合,周密安排,明確分工,及時編制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分解重點任務,落實具體措施,適時召開工作推進會、研判會,集中分析研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項目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公開招投標制度。工程建設精心安排,分段實施,主要領導牽總負責、分管領導領銜主辦、相關科室掛牌督辦、責任單位現場施工等方式,建立工作一線聯系落實制度和責任倒逼追究制度,齊心協力做好工程施工、技術監理、跟蹤督查和檢查驗收等工作,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認真落實工程質量建設要求,技術人員和監理人員全程及時跟蹤,扎實開展技術指導和階段性督查,及時發現問題,跟蹤督促整改。嚴格執行“五禁”決定,切實加強宣傳教育,加大管護力度,確定管護主體,明確管護內容,落實管護責任。

  記者在千里沙漠大林帶民勤段看到,整齊劃一的麥草方格“鎖”住了移動的沙丘,梭梭等沙生植物競相生長。按照總體規劃,千里沙漠大林帶民勤段北線全長467公里,占全市大林帶總長度的83.1%。2015年,民勤項目區完成投資2.1億元,修建治沙道路415公里,完成工程壓沙5.61萬畝、人工造林3.86萬畝。今年,已完成壓沙1.1萬畝,人工造林8.81萬畝,封沙育林草50萬畝,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千里沙漠大林帶工程通過先修治沙路、實施治沙造林、封沙育林草、沙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和配套輸水管道、道路及架設光伏發電設備等措施,采用治沙新材料、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等科技手段,至目前,562公里的治沙道路路基已全線拉通。其中鋪設水泥穩定層118公里,鋪罩瀝青路面65.2公里;完成壓沙11.7萬畝;造林21.9萬畝。

  千里沙漠大林帶項目實施以來,通過連續兩年的治理,按照“麥草方格沙障+梭梭沙生苗木”的治沙技術,有效固定了流沙,林帶周邊林草植被恢復較快。通過圍欄封育,有效鞏固了造林綠化成果,實現了治沙理念從“由近及遠”的治標措施到“由遠及近”的治本策略的新轉化,阻斷沙源向綠洲蔓延。

  建設千里沙漠大林帶,不僅對武威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維護綠洲穩定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對鞏固擴大石羊河流域治理成果,促進和保障武威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更對構筑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障絲綢之路經濟帶綜合交通樞紐安全,提升新亞歐大陸橋甘肅段通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來源:每日甘肅網)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