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種類及加工制作技術(shù)

時間:2018-04-11 09:53:4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黃明點擊:

“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被譽為“中國白茶之鄉(xiāng)”和“中國名茶之鄉(xiāng)”的福鼎市是全國十大產(chǎn)茶大縣(市)之一和主要的白茶出口基地。福鼎市白茶種植面積20多萬畝,全市大小茶葉加工企業(yè)381家,年生產(chǎn)白茶超萬噸,75%的產(chǎn)量遠銷歐美、東南亞及港澳地區(qū),產(chǎn)品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為讓人們更了解福鼎白茶,現(xiàn)將福鼎白茶種類、品質(zhì)特征及加工制作技術(shù)概述如下:    

一、福鼎白茶的種類及品質(zhì)特征    

福鼎白茶以原產(chǎn)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而制成的白茶類產(chǎn)品的統(tǒng)稱。根據(jù)茶葉的采摘標準不同及加工制作工藝的差異,主要分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及新工藝白茶等四種。  

1.白毫銀針:白毫銀針也叫銀針白毫,是白茶中的極品。原料為白茶的芽頭,因其成茶芽頭肥壯、身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如銀而得名。沖泡時茶色清亮杏黃,毫香濃顯,茶香甜長,入口甘馨鮮爽,沁人心脾。杯中葉芽豎立有致、豐潤怡然。  

2.白牡丹:白牡丹是指一芽一、二葉為原料制成的白茶。因其外形綠葉夾銀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后綠葉拖著嫩芽,宛如蓓蕾初開而得名。品質(zhì)特征:成品色澤灰綠色或暗綠,葉背白毫銀亮,綠而白底,故有“青天白地”之稱。且由于長時間的萎凋,葉色漸變而呈“綠葉紅筋”,因而有“紅裝素裹”之譽,毫心肥壯,葉張肥嫩并波紋隆起,葉緣微向葉背垂卷,芽葉連枝,葉片抱心型似花朵。內(nèi)質(zhì)毫香,味鮮醇,不帶青氣和苦澀味,湯色橙黃,清澈明亮,葉底淺灰,葉脈微紅。  

3.貢眉壽眉:傳統(tǒng)的貢眉是指用一芽二、三葉及小茶(菜茶)制成的白茶,由于其外形較白茶瘦小,形似眉毛而得名。出口的貢眉有一級貢眉、二級貢眉、三級貢眉、四級貢眉(也叫壽眉)。產(chǎn)品特征:毫顯而多,湯色橙黃或深黃,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張主脈迎光透視時紅色,味醇爽,香鮮純。  

4.新工藝白茶:原料嫩度要求相對較低,一般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駐芽二、三葉,單片等,原料要求與低檔的貢眉、壽眉相似。因新白茶制作工藝與之有所區(qū)別,雖內(nèi)質(zhì)類似傳統(tǒng)白茶低檔貢眉、壽眉的風味,但外形卷縮,略帶褶條,清香味濃,湯色橙紅,滋味甘和稍濃;葉底展開后可見其色澤青灰?guī)S,筋脈帶紅;茶湯味似綠茶但無清香,又似紅茶而無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濃醇清甘又有閩北烏的“馥郁”。    

二、鮮葉的采摘與管理

㈠鮮葉采摘標準:鮮葉的采摘必須根據(jù)茶類品種對鮮葉標準的要求進行。      

1. 白毫銀針:茶芽采摘必須是茶樹上早春長出的芽頭于芽葉初展時采下,剔除去魚葉鱗片,斷碎芽葉,只取完整白毫多之心芽。采制銀針以春茶的頭輪品質(zhì)最佳,其頂芽肥壯,毫心特大。到三、四輪五后多系側(cè)芽,芽較小,到夏、秋茶芽更瘦小,難制高級茶。同時采摘銀針要選擇晴天,尤以風天最佳,晴天、氣溫高、濕度低,茶青容易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采摘。采時只在新梢上采下肥壯的單芽,這樣采摘的單芽肥壯重實,質(zhì)量上乘。有的是采下一芽一、二葉,采回后再行“抽針”。

2. 白牡丹:高級白牡丹對鮮葉原料的要求十分嚴格,一般是一芽一葉初展,要求采得早,采得嫩,一般在清明前后開采。普通白牡丹的采摘標準:要求鮮葉原料嫩度適中,一般以采一芽二葉為主,兼采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較瘦,不宜采制。秋茶茶園管理得法,經(jīng)之采制白牡丹品質(zhì)也較高。  

3. 貢眉壽眉:菜茶為原料,采一芽二、三葉,品質(zhì)次于白牡丹。菜茶的芽雖小,要求原料必須符合產(chǎn)品的規(guī)格,含有嫩芽、壯芽、鮮葉原料不能帶有對夾葉?蛇x擇白毫銀針抽針后的原料。  

4. 新工藝白茶:原料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駐芽二、三葉;單片等。一般以夏、秋茶為多。  

(二)鮮葉的采收與管理:  

1. 采法:采摘時手握芽葉不可過多,盡量減少機械損傷和發(fā)熱。采摘容器要通氣良好,鮮葉應及倒出,切勿堆積過多,防止時間過長而引起鮮葉發(fā)熱變紅。  

2. 收青:收青應及時,在樹蔭下進行,防止暴曬失水和發(fā)熱。收青應用透氣的竹簍或籮筐,不能用編織袋等,禁止用塑料袋等密封容器裝運,防止擠壓產(chǎn)生機械損傷和通氣不良而紅變。

3. 貯青:鮮葉進廠驗收后,應及時加工。在生產(chǎn)高峰期,若不能及時加工,應做好貯青工作。貯青時間最好不超過16h,以保持鮮葉的質(zhì)量,防止劣變。鮮葉劣變的原因主要有高溫(35℃以上)和機械損傷。正常鮮葉貯藏過程中,香氣變化不大,或有令人愉快的花香。貯青的主要條件是低溫、高濕和通氣。鮮葉貯青室要求坐南朝北,室內(nèi)清潔衛(wèi)生,空氣流通,避免陽光直射,水泥地面并有一定傾斜度,室內(nèi)溫度控制在25℃以下,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設(shè)有活動的百葉窗。如有條件,可建設(shè)冷藏保鮮庫,控制鮮葉溫度在5℃左右,可保持3d。攤?cè)~厚度一般為15~500px,攤?cè)~量約20kg/㎡,每隔1m左右開一條通氣溝。雨露水青應薄攤排濕,特表面水干后后按正貯青。貯青過程中,每隔1~5h翻拌一次,有利通氣防發(fā)熱紅變。    

三.制作與加工:  

白茶鮮葉加工只經(jīng)萎凋與干燥兩道工序,特有的外形色澤,葉態(tài)及香味,主要是在萎凋過程中形成的,由于長時間的萎凋引起內(nèi)含生化成分的復雜變化,加之鮮葉原有的特點,從而形成滿被白毫澤銀白光澤,具有清鮮毫香和清甜滋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工序,白茶的干燥可用焙籠或烘干機進行,不同的白茶品種其萎凋及干燥技術(shù)也有所區(qū)別。  

1. 白毫銀針:萎凋場所必須是潔凈、明亮、通風。迅速輕快地將肥芽薄攤勻攤于萎凋竹簾上置于通風外的晾青架上,進行自然萎凋或置于微弱的陽光下輕曬。待到茶芽含水量為20%左右時,轉(zhuǎn)入烘干工序。烘房必須保持潔凈衛(wèi)生無異味,通風良好,室內(nèi)明亮。將經(jīng)萎凋處理后的茶芽薄攤于烘籠上,用30~40℃文火焙至足干。烘焙時,焙心墊一層白紙,以防火溫太高,灼傷茶芽。烘干時要認真切實注意控制火溫,適時輕手翻動,使焙籠上的火溫和茶芽受溫干燥均衡。足干后,去掉焦紅、紅變、暗紅、黑色銀針,葉片及其他非茶雜物。保證白毫銀針應有的勻凈度。產(chǎn)品在包裝前須進行復焙,要求含水量在5%~6%以保證穩(wěn)定質(zhì)量。

2. 白牡丹.;白牡丹萎凋以室內(nèi)自然萎凋的品質(zhì)為最好。采下的鮮葉要均勻薄攤在米篩上,不能重疊。當萎凋失水之七成干時,“兩篩”合二為一,至八、九成干時再將“兩篩”合二為一,當鮮葉約失水90%時,放置火籠烘干,每焙籠攤1~1.5kg,火溫掌握在70~80℃,焙時約15~20分鐘。采用機焙,掌握烘干機風溫70-80℃,攤?cè)~厚度4 cm左右,歷時20分鐘至足干。在烘焙過程中應注意翻拌,動作要輕,次數(shù)不宜過多,以免芽葉斷碎,絨毛脫落。然后采用人工揀易硬梗、黃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后,再低溫烘焙干燥,趁熱拼合裝箱。  

3. 貢眉壽眉:制作工藝與白牡丹相似:經(jīng)過萎凋→烘干→揀易→裝箱幾道工序而成。

4. 新工藝白茶:簡稱“新白茶”,是為適應港澳市場的需求而研制的一個白茶新產(chǎn)品,經(jīng)輕萎凋、輕發(fā)酵、輕揉捻、烘干等工序制成。新白茶其萎凋程度要比傳統(tǒng)白茶輕,這樣才不易揉碎。新白茶制作的的二大特點是輕發(fā)酵,方法是將萎凋葉平鋪于干燥潔凈的地板上,不能壓、踩、踏,堆積場所要求空氣流通,堆積的厚度及歷時視萎凋程度及天氣情況有所變化,一般低溫干燥天氣堆葉厚20~750px,歷時3~4h;高溫高濕的南風天堆葉薄些(約15~500px),歷時稍短,約2~3h。萎凋程度重,含水量低的葉子堆積歷時要長些,而萎凋程度輕的堆積歷時可適當縮短。將適度的萎凋葉進行“堆積”,這就是新白茶的輕發(fā)酵作業(yè),用以促進味濃香高(傳統(tǒng)白茶比較)品質(zhì)風味的形成,并為后續(xù)工序揉捻造形創(chuàng)造條件 。揉捻是新白茶區(qū)別于傳統(tǒng)白茶制作過程中獨有的工序,其作用是形成新白茶特殊的外形及增強新白茶滋味的濃度。揉捻與其他茶類的揉捻有所不同,輕壓、短揉是新白茶揉捻的特點。加壓程度及揉捻時間長短與茶青的嫩度及季節(jié)有關(guān)。一般頭春茶嫩度好的茶青輕壓短揉3~5min,中等嫩度的茶青輕壓揉5~10min,稍老一點的茶青加壓揉10~15min,低檔的夏秋茶則加壓揉15~21min,總之隨著嫩度的下降揉捻時間要相應延長,因為嫩度好的茶青經(jīng)過萎凋,柔軟性強易成形,而后者葉纖維素硬化不易成形。揉捻后的茶葉進入烘干,其烘干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00—120度,烘干的目的是固定其品質(zhì),以達到曲卷成形、湯色橙紅、香味甜醇的新白茶品質(zhì)特征。    

三、貯存與包裝:  

由于白茶制作過程不經(jīng)過殺青,其內(nèi)部活性酶保持較好,雖經(jīng)后期烘干,性狀穩(wěn)定,但其酶的活性高于其他茶類,加之不揉捻(除新白茶外),細胞末被擠壓破壞,烘焙過程不經(jīng)高溫猛火,其水分含量也會略高于其他茶類。因此我們更應注重白茶的貯存,否則很容易引起劣變。白茶貯存中要注意幾個問題:  

1. 清理茶廠及貯庫周邊的異味源:成茶是具有很強吸附性的,如果受異味源影響,將嚴重影響整批茶葉的品質(zhì)。這一點小茶廠和零散加工點應特別注意。  

2. 適時裝箱入庫:應在茶溫與常溫相近時裝箱密封。密封太早烘溫未完全散發(fā),較高的溫度也容易加快白茶的劣變;入箱封箱太遲,干茶吸收水分使之回潮,加大含水量而加快劣變。常溫貯庫要求密封性和保溫性較好的為佳,庫墻以厚為好,不能有玻璃門窗,以免陽光照射引起白茶劣變。有條件的地方應提倡建設(shè)專門的低溫貯藏庫儲存。  

3. 包裝:要求包裝物安全無異味,并具有防潮、阻氣、防水、保香、遮光、熱封、印刷性能良好的材料。裝料時動作要輕柔,不得重壓或腳踩,防止斷碎。


相關(guān)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guān)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wù)|版權(quán)聲明|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