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健省長觀看非遺展覽(圖片來自甘肅日報)
第二屆進博會期間,甘肅交易團組織的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國家會展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文化展示區展出。9月6日上午,唐仁健省長來到“甘肅館”觀看了展覽展示,并與非遺傳承人進行了親切的交流。
本次展覽突出“指間上的甘肅”,展出了蘭州刻葫蘆、定西剪紙、慶陽香包、布貼畫、甘肅華源刺繡等非遺文化精品項目。琳瑯滿目的展品吸引了眾多嘉賓駐足觀看,傳承人現場展示更是賺足了觀眾眼球。
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王麗華展示敦煌藝術
會寧剪紙傳承人為觀眾創作剪紙側影
慶陽香包、布貼畫展示(圖片來自新甘肅)
蘭州阮氏刻葫蘆的展臺前接踵摩肩,婀娜多姿的飛天形象、端莊秀美的古代仕女圖、意境優美的山水詩畫等一件件鮮活雅致的作品錯落有致的擺放在展臺前,一位來自上海交易團的嘉賓用放大鏡專注地看著微雕葫蘆上的作品,不禁嘖嘖稱贊:“沒想到大西北的展館里也能看到這樣精雕細琢的精美工藝,了不起!”另一邊,會寧縣剪紙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甘肅省剪紙藝術家、優秀民間工藝美術家劉偉正在為參觀者現場創作肖像側影,短短一分鐘的時間,參觀者的剪影就躍然紙上,引來觀眾紛紛圍觀、排隊留影。作為慶陽“精準扶貧車間”的代表,慶陽剪紙、布貼畫的傳承人趙星萍正在接受媒體采訪,她介紹,公司創建以來研發民俗定制產品和民俗傳統工藝品,涉及布貼畫、剪紙、刺繡、虎頭枕、虎頭鞋及床上用品、婚慶用品、汽車掛件等20多種,注冊了“巧兒”“南梁紅”“墩兒山毛驢”等商標,成功打造“巧兒刺繡”“千歲香包”“紅色剪紙”等名牌產品,年產量達6萬多件,遠銷上海、北京、歐洲等國內外市場。館內的熱鬧喧嘩似乎并不影響角落一旁刺繡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王麗華的專注,她正在飛針走線地創作莫高窟第45窟菩薩像,靈動活潑的針法,色彩豐富飽滿,明暗效果強烈,蘊含著多動的三維空間,富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一位來自陜西團的嘉賓在認真觀賞了許久后,激動地表示,用非遺傳承的形式將世界文化瑰寶的絢麗展現的淋漓盡致,是文化融合、文化發展的創新趨勢,做為文化工作者,一定要讓中國傳統文化健康向上地傳承發揚光大。
注重文化創新與商品交易相互促進,將老牌新品展示、非遺故事挖掘、匠人表演、非遺演出、文創產品銷售等新元素引入展會,創新打造有展、有看、有玩、有買的商旅文融合新理念,成為了今年進博會增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文化展示項目的一大亮點。(文/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陸謹)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