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作者:包永莊)青春是美麗的。但真正的青春屬于那些熱愛生活、勇于擔當、敢于作為的人;屬于那些立足本職、敬業樂群、胸懷天下的人;屬于那些心懷大愛、起心動念、言談之間、對浩瀚宇宙、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一草一木、充滿敬畏和熱愛的人。桑梓青年詩人陳杰便是有此情懷的人。陳杰,武山縣高樓鎮陳門村人,二十世紀80年代出生,自幼喜好繪畫、音樂、體育、讀書和攝影。參加工作以后,多年在縣、鄉、機關辦公室工作,是一位長期扎根于農村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的第一書記、幫扶隊長。曾擔任三秦文學網絡公眾平臺副主編。2016年匯編了《甘肅武山旅游指南》,2022年參與了《武山十有》系列叢書《魚鮮》篇編輯。作品以新聞稿、詩歌、攝影為主,散見于《甘肅農民報》《天水日報》《天水晚報》《甘肅·武山網》、武山作協平臺、鄉土文學、三江文學、三秦文學、麥灣瑣憶和各相關公眾平臺及新浪博客。
詩集《我把青春獻給你》精選了作者多年創作的詩歌作品,尤其是參加幫扶期間創作的詩歌精品力作百余首,品讀每一首散發著青春氣息、飽含著人生體驗,字里行間凸顯著真情實感的詩作,每一首作品都如深夜的星辰、早晨的陽光給讀者以無盡的光亮。同時,更給讀者以靈魂的洗禮和精神的享受,全書共分《青春歲月》《理想信念》《家鄉詠嘆》《親情感詠》《城南舊事》《感事抒懷》《暢游春夏秋冬》《真情世界》《人生況味》《情深意暖》等十輯。
詩集的開篇之詩《我把青春獻給你》先聲奪人,從微風、細雨、浩瀚的宇宙寫起。然后,回顧九年的幫扶歲月、九年的崢嶸年華、九年間走過的山山水水,再到“今夜/我毅然融入松山這片安詳的天地/幫扶路崎嶇/幫扶路漫漫”從而發出最美的時代強音,發出最強的生命強音;“我把30歲芳華留給你/獻給青春之幫扶/獻給青春之歲月/獻給青春之夢想/今夜/我想敞開心扉的大聲呼喊/我愛你/幫扶”。整首詩以飽滿的感情,抒寫了作者的幫扶之感、幫扶之志、幫扶之思,充溢著濃濃的真情和溫馨!
家鄉、青春、土地、父愛等是他詩歌創作的主要主題。這在《武山之歌》《松山家園》《我的土炕我的家》《游鐵籠山側記》《武山歡迎你》等詩作中,已得到了充分印證,父愛如山、父愛無言、父親是高遠的天、父親是寬廣的地,“在貧困的年代/他是家的軍號/在建設年代/他是沖鋒在前的鋼槍/勤勞樸實是他的靈魂/瘦弱堅毅是他的神情/他用本不寬廣的肩膀/支撐著整個家庭/他用溫和忍讓/護佑著子孫安康/一臺水平儀/一把塔尺/一支鉛筆/他用睿智丈量著/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筑路人生》——記我的父親陳根長。平凡孕育了偉大,在作者心目中父親從來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就像家鄉山坡上的一株小草,漳河邊上的一朵小花,但正是小草染綠了世界,而絕不是什么大樹。正是作者對父親這血濃于水的歌唱,從而揭示了父親的偉大,平凡的勞動者的偉大。如果沒有真摯的情感,又怎能創作出這些動人心魄的詩呢?這分明是愛的回音,愛的傳唱!
陳杰的詩中同樣充滿思辨的哲理,更不乏大愛的色彩。如《憶敘利亞艾蘭》則折射著作者對不義戰爭的憤怒和控訴,對戰爭受害者的關愛和同情,而《夙愿》《喚醒》等詩作則展現出作者博大的情懷和高潔的大愛!“頭頂藍天/腳踏雪山草地/沐浴經幡/祈愿惠風和暢/福澤萬民”《夙愿》。“我就是千年的佛塔/在睡夢里與你相約/你輕手的波動/驚醒了塵世的繁華/讓佛法播撒四方”《喚醒》。
家鄉武山,是一方古老的土地;亦是華夏文明發達較早的地區之一。夏商時代,屬于古雍州之地。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為隴西郡。從東漢漢靈帝中原五年(公元188年)建縣,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境內馬力付家門、洛門西旱坪文化遺址、高樓李家坪出土的古錢幣,灘歌圈子溝等地的金石文字,以及鴛鴦大林山發現的人頭骨化石,便是他古老文明的見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也養育一方文學創作者。家鄉的這些古老而正能量的文化,如春風雨露無不時刻滋潤他的心靈,深深的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因此,他對這片土地和故去的人們,始終充滿著敬畏和敬仰之情。“沉睡千百個春秋/迎著清新的香熏/您/您們/再次來到這個已陌生的家庭/分享一年來子子孫孫豐收的佳肴/一年又一年/今晚/屬于您跟自己遺親相別之夜/風/清香依舊/愛/歡聲依舊/您陌生的容顏高高在上/席地高叩/感恩全然融入飛起的火灰/再見/我的先輩們/再見/我的愛”《正月初三夜送紙》。這首詩描寫家鄉一個流傳千年的鄉俗:既春節期間,每年正月初三晚給先人送紙。說是送紙,實則送“錢”。作者從古老的傳統歷史文化中,汲取精華,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圓滿結合,從而創作出了這首力作。讀之,從中無不感到悲天憫人的情懷,觸摸到他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對故人深深的懷念和大愛。
古人講:人為天地之心,文源于心。天地生人,也生詩文。從文學理論上講:一個優秀的作家或詩人,首先應當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胸懷正義的人、一個悲天憫人的人、一個熱愛生命敬畏宇宙事物的人,陳杰當屬此列,蒼天眷顧有心人,大地從來不辜負辛勤耕耘者,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陳杰一定會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開放出屬于世人也屬于自己的詩歌的美麗花朵,為武山文壇的天空,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作于二〇二四年二月二日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