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新作品推薦

專訪徐冰:作為藝術品的書

時間:2015-11-27 14:35:5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薛應霞點擊:
柯巴齊奧 《草原上的日出》 檢查圖片柯巴齊奧 《草原上的日出》 檢查圖片

  “數字讓閱讀的方式改變了,或者說正在改變,所以書的功能在改變,書過去的閱讀功能消失了。但是人類與書這么長時間的情感和關系,一下離不開它。再一個就是太多的數字閱讀,人類更需要補充觸覺的、直接的、質感的,有創意或者說有趣的東西,所以書的功能正在轉換成藝術品。”

  徐冰和他的團隊為他策展的《鉆石之葉》全球藝術家手制書展設計了一批玻璃展柜——支撐的玻璃板以恰當的角度斜斜地托起手制書,柜底是一面鏡子,讓觀眾可以從另一邊通過反射看清書的封面。在一些重要的展品邊上,還配置一個逐張翻閱書頁的視頻。“這是為了讓觀眾更多地了解書的內容,”徐冰如此解釋,但依舊不盡理想,“始終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法,書確實是要在翻動中去感受、體會,可是作為藝術作品,又很難讓每一個觀眾都去翻動。”

張鐘琪 《金剛經》張鐘琪 《金剛經》
陳粉丸 《身體的碎塊》陳粉丸 《身體的碎塊》
洛林 · 卓格 & 艾麗絲 · 門羅作品 《逃離》洛林 · 卓格 & 艾麗絲 · 門羅作品 《逃離》

  徐冰將“藝術家手制書”(Artist’s Book)定義為“藝術家通過對‘圖書空間’的巧思,將文字閱讀與視覺欣賞以及材料觸感,自由轉換并融為一體的藝術”。三年前,他策展首屆“鉆石之葉:百年全球藝術家手制書”展,并在序言中對“藝術家手制書”的特性加以描繪:“藝術家親手排字、繪制、印刷直到裝訂、將文字、詩情、畫意、紙張、手感、墨色的品質玩到淋漓盡致。這種藝術抓住人類自有讀物以來就再也揮之不去地對翻閱、印痕、書香的癖好,將書頁翻動的空間營造得精彩誘人。”他之所以在中國介紹和研究藝術家手制書,原因是他的思考與疑惑,“這種藝術在一個具有悠久制書文化的國度,又是一種怎樣的特殊語境和可能。中國藝術家在其中的創造機遇和空間是什么?”他當時預測,數碼閱讀正快速取代紙媒閱讀,“讀者”轉型的時代,紙媒書籍有可能被最終化為“藝術”或“文化代表物”。

雷蒙德 · 西司馬 & 瑪莎 · 查帕 《索利斯的日期》雷蒙德 · 西司馬 & 瑪莎 · 查帕 《索利斯的日期》

  三年后,《鉆石之葉》到了第二屆,無疑是一種延續,徐冰在本屆展覽序言寫道,他策展首屆展覽時種種意圖的結果,以及首屆展覽的意義和作用,都反映在本屆展覽中。而就觀眾的感受而言,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本屆中國藝術家作品的增多,從首屆不到十件作品增加到了三十余件,占了所有作品的30%。這些作品來自網絡征集,由徐冰從百余件征集作品中挑選出。此外,主體展的國外藝術家部分,主要來自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學院圖書館收藏,其中有達利、 布魯斯·瑙曼等藝術大師的手制書。主體展之外另有三個小型的副展覽:“諾貝爾文學獎著作手工書設計”展、“會動的書”“小型“立體書”展和“藝術家的旅程”展(這三個部分并非是藝術家手制書,而是藝術家對旅行態度的書,從另一個渠道反映藝術家與書的關聯)。

  從徐冰的藝術創作脈絡來看,他與“藝術家手制書”的關系是顯而易見的。1987 年時,他花費了四年時間,創作了《天書》,以四千多個“偽漢字”寫就,以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書制作成冊的“書”,用徐冰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本在吸引你閱讀的同時又拒絕你進入的書。”而后,徐冰拓印過長城,創造過英語方塊字書法,也做過許多與“書”相關的作品。“我對書有興趣,這在我個人作品上也會展現出來,所以我就有興趣關注藝術家手制書作品,我有興趣研究、整理,把這些東西告訴其他的藝術家,就這樣才有了這個展覽。”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