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書法繪畫 > 熱點評論

宋代傳世山水畫大師李成《讀碑窠石圖》《茂林遠岫圖》《晴巒蕭寺圖》《喬松平遠圖》

時間:2016-12-05 15:05: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宋代傳世山水畫賞析

  《讀碑窠石圖》北宋李成 絹本水墨 縱126.3厘米 橫104.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宋初有所謂“三家山水”,這三家是山東營丘人李成、陜西長安人關仝和陜西華原人范寬。從畫面碑側有款題:“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可以看出,《讀碑窠石圖》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的合作,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此圖置境幽凄,氣象蕭瑟,古樹枝椏奇勁參差,背景空無一物,杳冥深遠,寓無限悲涼于其中。另外,此畫畫樹石時先勾后染,清淡明潤,饒有韻致。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關。

宋代傳世山水畫賞析

  《茂林遠岫圖》北宋李成 絹本水墨 縱45.4厘米 橫141.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茂林遠岫圖》近景輕舟泊渡、行人車馬往來其間;遠景宮殿密布,塔影隱現,知去城郭未遠。飛泉水口,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李成的藝術對后世的山水畫畫家影響很大,把李成畫派推向一個新階段的畫家是宋神宗時期畫院的名家郭熙。此畫歷經南宋賈似道、元代鮮于樞、明項元汴等名流收藏,后入清宮內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跡。

宋代傳世山水畫賞析

  《晴巒蕭寺圖》北代李成 絹本淡設色 縱111.4厘米 橫56厘米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筑以水榭、茅舍、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特色。估計此圖當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傳派的作品。宋《宣和畫譜》中著錄有《雪霽江行圖》不知是否即此圖。

宋代傳世山水畫賞析

  《喬松平遠圖》北宋李成 絹本墨筆 縱205.5厘米 橫126.1厘米 日本澄懷堂文庫藏

  本圖表現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長著的長松老樹,背后映襯平川遠山,坡石壯如云頭,送針細利,筆墨清潤,樹根部隱然可見李成款識,識者以為系后世添寫,但本圖鮮明地顯示李成畫風本色,處于宋元李郭畫派中之高手當無疑議。畫上鈐有“怡親王寶”、“明善堂覽書畫印記”、“淮陰鮑氏所藏”等印。

宋代傳世山水畫賞析

  《寒林平野圖》北宋李成 絹本墨畫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成“師荊浩未見一筆相似,師關仝則葉樹相似。”而且由于他獨特的創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響最大。李成對山水畫的突出貢獻,在于他擅長表現山川地勢與季節氣候的豐富變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創造的“寒林平遠”的形象已從荊關一派宏偉壯麗的面貌中脫穎而出。本幅繪長松兩株,雜以枯枝寒樹,松樹枝作蟹狀,右上角有宋徽宗題“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書”半璽,畫上端有乾隆題詩及收藏印鑒。

宋代傳世山水畫賞析

《小寒林圖》北宋李成 絹本墨本 縱40厘米 橫72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近景畫坡陀上生有松樹數株,松干挺直,枝杈虬曲多姿,林木籠罩于煙靄霧氣之中,其后為平遠景色。前隔水有行書“李成小寒林圖”題識,接縫處鈐有宋高宗乾卦印,畫心處有明紀察司半印,前后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宋代傳世山水畫賞析

  《群峰雪霽圖》北宋李成 絹本淡設色 縱77.3厘米 橫31.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成(919—967)是由五代入宋的畫家,本來是唐朝的宗室,在唐末避亂移居山東營丘,世家出身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因不曾入仕,便寄情于山水。他的山水畫師法荊浩,也學過關仝,但青出于藍。此圖無款,表現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岡阜一亭翼然,左方飄綾上有高士奇題詩,中有“毫端師造化,畫史重營丘”句。畫上鈐有乾隆、嘉慶、宣統等印。

宋代傳世山水畫賞析

  《寒林騎驢圖》北宋李成 絹本淡設色 縱162厘米 橫100.4厘米美國紐約大都市博物館藏

  此為張大千氏大風堂舊藏,在大立軸上畫文人騎驢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隨。畫上古松有凌云之勢,間有枯樹寒溪,頗有意趣。詩堂處張大千題以“大風堂供養天下第一李成畫”。畫幅下端又綴有長題,其中云:“米元章《畫史》云寶月大師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騎馬,一童隨,清秀如摩詰畫《孟浩然騎驢圖》,此云騎馬,一時誤書耳。”又云“松枝勁挺,松葉郁然有陰,荊棘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貴神之狀,即此圖也。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