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成吉思汗統一了各蒙古部落以來,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橫掃亞歐大陸,先后滅西夏、金,和南宋,最后統一了整個中國。統一之后,元朝的統治深知:在馬上得天下,未必能在馬上治天下,所以十分注意文藝教化。重開科舉制度,廣泛選拔人才;復興儒學;同時也大興宗教,各種宗教信仰在這個時代同時并存。這些, 對當時的文學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天下太平了,蒙古族的統治者也開始熱愛舞文弄墨。元仁宗圖帖睦爾建立了奎章閣--專門的書畫鑒藏機構,請侍臣為他鑒定書畫,象我們后面所要提到的書畫家,如柯九思、虞集等人就曾任奎章閣學士;另一方面,漢族知識分子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下,多少感到壓抑不適,更加傾心民族文化。這樣,書法藝術非但沒有凋落,而是繼續滾滾向前發展。
主要代表書家有: 趙孟頫、鮮于樞、倪瓚、張雨、吳鎮、康里夔夔、楊維楨、耶律楚材。
一. 溫雅平正、復古求新的元初書法
書法發展到南宋,因為延續北宋以來“尚意”書風的余響——熱衷于表現書法家自己的胸中意氣而忽視技法——而南宋書法家一方面沒有北宋書法家那樣的才情,又沒有深厚的技法功底,因此南宋書法漸漸地走上末路 。這時候,元代書壇巨匠趙孟頫高舉起“復古”的旗幟,主張學書法應該避開唐宋,要向更遠的晉朝書法大師學習,并身體力行地施行。最終,趙孟頫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孫。這是個復雜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卻做著異族朝廷的官,雖然地位很高,實際并不受重視,心里很苦悶,只是一味地吟詩作畫。他是中國文藝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蘇東坡、清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論。除書法外,他還擅長繪畫,精通文學,通曉音律,熟諳道釋。是他,最先將“詩、書、畫”三絕合為一體。不僅如此,他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少藝術名人:他的妻子管道升、他的兒子趙雍都精通書畫,他的外甥王蒙是著名的“元四家”之一。
趙孟頫的書法,成就最高的是楷書和行書。傳世的楷書名作有《膽巴碑》、《湖州妙嚴寺記》、《仇鍔碑》等;小楷有《汲黯傳》等;行書作品不少,如《洛神賦卷》、《赤壁二賦帖》、《定武蘭亭十三跋》等。他作品最主要的特點,無論楷書還是行書,都很工整,四平八穩。溫和、典雅是他書法的主要特色。雖然他對晉人書法下過很深的工夫,但晉人書法中精妙的用筆,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沒有體現;或者說,他將晉人筆法的精微之處大大加以簡化了。盡管如此,他的作品總是洋溢著一種高貴、典雅的氣息。這完全是他深厚的學問、修養所致。
他的書法成就和觀念,深深地影響了后來人。不僅同時代的一些名家如鄧文原、鮮于樞紛紛以他為榜樣,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清代的劉墉、乾隆帝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營養。整個元朝書法,幾乎都籠罩在趙孟頫的庇蔭之中。可以說,他是個上承晉唐,下啟明清的一個重要的橋梁式人物。他是繼王羲之、顏真卿之后再中國書法史上第三個影響深遠的大師。
其代表作品有: 仇鍔墓碑銘、汲黯傳、福神觀記、膽巴碑、蘭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賦、妙嚴寺記等。
汲黯傳:
趙孟頫作。小楷。他自稱《汲黯傳》得唐人遺風筆意,而清代馮源深評云: “此書方峻,雖據歐體,其用筆之快利秀逸,仍從《畫贊》,《樂毅》諸書 得來。”倪瓚也說:“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引自《書林藻鑒》),用筆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稱一世之冠。
洛神賦:
趙孟頫作。行書。紙本。是趙氏四十七歲時所書。其書法運筆和間架出自王 羲之,書風清新妙麗,兼得《蘭亭》、《圣教》兩序的法度。
《洛神賦》局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本)
《洛神賦》紙本 縱29.5公分,橫192.6公分, 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另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又有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趙孟頫《洛神賦》是真跡。《洛神賦》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書,時趙氏四十七歲。用筆圓轉流美。充分展示了趙孟頫的書法風格。 元人倪瓚稱此 卷“圓活遒媚”,并推趙為元朝第一書人。
《洛神賦》卷 紙本,行書,縱29cm,橫220.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紙元員嶠山人(李倜),明高啟,清王鐸、曹溶題跋。前隔水王鐸“戍子五月”又題。
此卷《洛神賦》即為趙氏行書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尤其是王獻之《洛神賦》的神韻,即妍美灑脫之風致。如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瀟灑的字姿、圓潤靈秀的運筆、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時,又呈現自身的追求,象比較豐腴的點畫,輕捷的連筆,飄逸中見內斂的運鋒,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氣勢,都顯示出他博取眾長而自成一體的藝術特色。故后紙諸家題跋如是評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寫洛神賦,人間合有數本,惜乎未見其全。此松雪書無一筆不合法,蓋以蘭亭肥本運腕而出之者,可云買王得羊矣。”高啟云:“趙魏公行草寫洛神賦,其法雖出入王氏父子間,然肆筆自得,則別有天趣,故其體勢逸發,真如見矯若游龍之入于煙霧中也。”
本卷共鈐印37方,見于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著錄。
福神觀記:
趙孟頫作。楷書。紙本,烏絲方格。全稱《杭州福神觀記》。是趙孟頫在元 延佑七年(公元一三二零年),六十七歲時所書。其書法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 暢圓潤,與《膽巴碑》,《仇公墓碑銘》相類。是趙書的代表作之一。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