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書法繪畫 > 名家推薦

甘肅省著名書法家張富奎藝術簡歷與書法欣賞

時間:2020-01-07 21:33:1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張富奎(筆名:黃河兒女),男,漢,生于1958.8,中共黨員,榆中縣青城人,原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原巡視員。現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是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毛澤東書法研究會會員,甘肅毛體書法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2018年12年25日至28日在蘭州舉辦了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5周年個人毛體書法展,共展出張富奎手書毛澤東詩詞題詞108幅。

文學作品有《家在青城》《心在青城》《夢在青城》詩書畫樂集,電影文學劇本《闖王悲歌》,其中用正楷小楷創作《家在青城》《心在青城》詩書畫樂集被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早的詩文畫樂集”和“世界上藝術體裁最多的詩文畫樂集”。并被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永久收藏。

音樂詩朗誦作品有《母親節的思念》《青城頌》《敦煌組歌》等二十多首。

謝曉春老師對張富奎的評價:初識富奎先生是在蘭州大學研究生班上,他謙和、文雅、熱情。兩年學習結束后,就只在零星的同學聚會中相遇。直到幾年前富奎先生著手創作《闖王悲歌》時,才又一次認識了富奎先生還有他的文字。
    富奎先生《家在青城》《心在青城》《夢在青城》三卷,收錄了他近年來創作的詩歌、散文、隨筆、楹聯、歌曲、繪畫等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250余篇,特別是《家在青城》《心在青城》是作者歷時八年用正楷小楷撰著,這樣的詩書畫樂集極為珍貴,也因此被世界紀錄協會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詩文畫樂書法自選集”。

    《家在青城》《心在青城》《夢在青城》三卷中的大部分作品創作于2013年以后,這時的作者已年過半百,用大器晚成也許不是很恰當,然而,那一篇篇深情而歌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卻是我總想從中尋覓的。


8.jpg

    富奎先生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西北鄉村,苦難的生活造就了他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的剛毅。上世紀70年代末期,剛剛高中畢業的他,回村勞動,為能掙上十分工,去城里掏大糞,“艱苦的條件沒有使我喪失生活的信心,反而抽空看書學習,拿塊破紙學速寫……一副大糞擔子成了我今生丈量苦累的一把尺子。”(《一副大糞擔子》)不惑之年,他開始自學鋼琴,“為追夢,我把鋼琴當戀人;為追夢,我把樂譜當滑梯爬;為追夢,我把琴凳當搖籃坐;為追夢,我把孤寂當茅臺飲。”(《學琴放歌》)他對自己幾近苛刻,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拿來創作,為此付出了沉重的身體代價,“半個身子的肌肉全拉斜了”(《神奇的“隴中外治”》)。然而他無怨無悔,《誰讓我選擇了奮斗》“我羨慕一家人在名山大川旅游;我羨慕閑暇時好友聚首;我羨慕爺孫嬉戲的鏡頭;我羨慕花前月下走走……誰讓我選擇了奮斗!分分秒秒都怕丟。”

    富奎先生的家鄉青城古鎮,文化底蘊深厚,富奎先生是她熱情的、深情的歌者。“自從天女在這里點綴了胸針,注定這里人杰地靈,臥虎藏龍。秦皇指點長城,漢武揮手屯田,宋將狄青筑條城,明時闖王隱山洞,千年風霜染山林。自從武侯的香草種子在這里生根,注定這里水煙興盛,遠近聞名……自從孔孟圣像在這里落成,注定這里是仁義之鄉,風雅青城。”(《青城頌》)他書寫著家鄉的歷史,家鄉的現實,家鄉的人、物、事,為他提供著源源不竭的創作素材和靈感。《爺爺與青城》《家鄉荷塘》《娘娘廟記憶》《祖宗的水煙瓶》這些溫暖的記憶深深地打動著讀者。

    翻檢富奎先生的文字,在他濃濃的鄉愁中透著對文化傳承與接續的憂患與責任。《我拼命在“還債”》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懵懂的作者隨爺爺不得已燒毀祖傳線裝古書,“這一直是我心頭的一塊石頭,”他要用自己的筆讓“詩書傳家遠,忠孝繼世長”傳統延續下去。《難忘的“瓜皮碗”》則是食物緊缺時代的人們,在山路邊放置自己節省下來的小瓜,以解趕路人的饑渴,那些靜靜地放置在路邊的“瓜皮碗”,“更像一個大海中的燈塔給行人以善愛的指引”。《十一大進士聯想》盤點清代出自家鄉的11位進士和他們的成才環境,反觀現時的教育,“在教育投入中,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教師。”

    《家在青城》《心在青城》《夢在青城》三卷,作者在個人情感紀念之外,延伸著自己的筆觸,記錄和反映著我們這個開闊的時代。《“一帶一路”中歐班列開行考察之行隨筆》18篇,在域外見聞中展示著開放的中國,前行中的甘肅。詩歌《相約敦煌》《月牙泉,你想說什么》《此劇無語勝千言》《敦煌,再見》字里行間透著甘肅人滿滿的文化自信。游走在富奎先生的文字中,我們還看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他們的辛苦和不易,奮斗和追求。《想開流量的小姑娘》中那個害怕獨自回家,只能趴在媽媽小理發店里的凳子上寫作業,一邊央求媽媽允許自己打開手機流量來完成功課的小姑娘;《衛生間的驚訝》里那個已近中年,喜愛書法,在一天的勞作后仍要堅持練毛筆字的女保潔員,鮮活而令人難忘。

   

    富奎先生是孜孜不倦的追夢人,“我仿佛是那天空的一滴雨,高山峽谷的一滴水呀,停不下追夢的步伐。”(《停不下追夢的步伐》)他要將“寸草之心深情抒發”,品爵記憶中那許多的滋味和感恩;他要“虔誠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用面面頁頁,無聲細雨的文字堅守;“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一朵浪花”(《心靈的回歸》),他要用包裹著情懷深在的愛意將他們敘寫,他要乘上那《追日的動車》去追夢,用心、用情、用生命為他深愛著的,腳下的那片熱土謳歌。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