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建設
哈建設(號沙柳),詩書耕夫也,為人敦厚,秉性倔犟,取沙漠紅柳之頑強精神,勵志書道,尤見個性,精進所長,獨樹一格(人民大學博導教授,國家最具權威書畫評論家陳傳席評語節選)。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注冊髙級教師,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館研究員,中國臺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中紀委、監察部華夏清風書畫藝術院副院長,中國名家書畫院一級書法師、懷素書法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等;甘肅省作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書院副院長;甘肅絲路藝術研究會、甘肅毛體書法藝術協會、甘肅復退軍人文藝聯合會名譽會長;甘肅龍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蘭州新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日本國東京、奈良、北海道書道院特邀藝術顧問。2010年被評為"感動中國文化人物",2012年榮獲甘肅省委、省政府“笫七屆敦煌文藝成果獎”等,作品被俄羅斯國家藝術館、博物館永久收藏,日本東京、奈良、札幌、北海道,韓國、新加坡等多國多地收藏。出版發行散文詩詞集《無疆思語》,編輯習書感悟文集《書窗問道》。
字如其人
在中國書法史上,“字如其人”是核心理念之一。顏真卿楷書見剛正忠烈,王羲之行書顯魏晉風度,書法實為書者人格與情感的直觀映照,哈建設的書法便是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他自號“沙柳”,以沙漠紅柳在惡劣環境中不屈生長的精神自勉,將這份堅韌融入創作,使其作品成為人格與技藝的完美融合。
書道“大道”,人格投射
有人視書法為“小道”,實則它蘊含民族文化積淀,是書者學識、修養與人格的體現,乃通往“大道”之路。盛唐“尚法”,歐陽詢、顏真卿等大家雖同循法度,作品卻風格迥異,正因個人修養為作品注入獨特靈魂,可見修養是書法個性形成的關鍵。
剛正風骨,筆墨正氣
哈建設的書法盡顯“遒正剛決,風骨奇峭,氣格凌云”之態,這是他正直敦厚、堅守原則品性的直接映射。其作品充滿力量與正氣,是富有生命力的精神載體。從專業上看,他功底扎實,筆力蒼勁收放自如,方飭利落的筆法賦予作品冷峻堅毅氣質;結體嚴謹規整又不失靈動,控筆技藝爐火純青,能精準表達情感與氣勢。他的作品既遵循法度致敬傳統,又融入個性創新,在傳統與現代間找到平衡,風格獨特。、
深挖傳統,以古破今
其自幼臨習經典,深知傳統是書法根基。北碑名品如《爨寶子碑》《張猛龍碑》,漢隸佳作如《張遷碑》《乙瑛碑》,以及金農的“漆書”,都是他鉆研的對象,從中汲取骨力之美、韻律之美與古樸質感。他秉持“學古得形質,融己意立個性”理念,深入掌握經典形質的同時,融入自身修養與風骨。為突破自我,他還研習與自身風格差異大的法帖,將碑刻的“金石味”融入行草,將草書的靈動性注入楷書,形成獨特書風。
跨界滋養,拓展表達
他從多藝術形式中汲取靈感,豐富書法創作語言。引入繪畫“留白”理念,創新章法布局,通過疏密安排營造節奏感;運用繪畫“設色”思維,以濃淡枯濕墨色變化展現情感意境。他還將音樂的節奏韻律融入書寫,依情感起伏控制行筆速度與墨色;借鑒篆刻的“金石氣息”,錘煉線條質感,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開辟書法創新路徑。
回歸生活,激活情感
先生以生活為創作源泉,走出書齋感悟自然,從山川走勢、河流蜿蜒中領悟章法,將四季更迭的特質融入筆墨;深入體驗人文風情,從歷史文化與民俗中積累素材。他還將自豪、感動等真實情感注入創作,使作品避免技法套路化,成為與生活對話的藝術表達,引發觀者共鳴。
剛正書魂,時代堅守
在當代書壇,哈建設是“見字知其人、書品映人品”的代表。其作品風格鮮明,辨識度高,是學識、修養與技藝的融合。他以高尚人格滋養書品,作品透著浩然正氣,傳遞真善美。面對商業化沖擊下書壇的功利化等不良現象,他堅守藝術信念,專注書法本質,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當代書壇樹立榜樣。
建仁有感
在細細品讀哈建設先生的作品之后,建仁廳長內心生出諸多感悟:
哈建設先生,號沙柳,取沙漠紅柳凌風抗寒、不屈不撓、頑強拼搏之精神和品格,立志書藝,為人坦誠,秉性剛毅,飽覽群書,學養深厚。作為隴原大地上成長起來的作家與書法家,其藝術生命深深扎根于西部文化的沃土,以雙軌并進的創作實踐,構建起獨具魅力的精神家園。他的藝術成就不僅體現在文學與書法各自領域的精進,更在于二者相互滋養所形成的文化人格的整體性綻放。
在文學創作上,哈建設先生的筆觸始終浸潤著西部特有的蒼茫與堅韌。其作品既傳承了絲路的史詩氣度,又飽含對當代生活的深刻觀照。無論是描繪河西走廊的風土人情,還是刻畫西北民眾的精神圖譜,他都能以質樸而富有張力的語言,在現實主義的基底上暈染出詩性的光輝。這種剛健而靈動的文風,形成了其文學創作中“鐵馬秋風塞北”與“杏花春雨江南”相融合的獨特美學品格。
書法藝術方面,哈建設先生深研傳統碑帖而能自出機杼。其翰墨生涯中,既得漢隸之古樸渾厚,又取魏碑之雄強開張,更融草書之奔放恣肆,又深悟出金農傲然筆性,最終淬煉出骨力洞達、氣韻酣暢的個人書風。他大膽探索,獨樹一格,成為書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成為他書法最鮮明的標識。尤為難得的是,他將文學創作中的敘事張力與情感節奏,巧妙轉化為筆墨的韻律,使點畫之間既有金石鏗鏘之聲,又見文心雕琢之妙。這種“以文養書、以書彰文”的創作理念,讓他的書法作品超越了單純的技法展現,成為承載文化思考與生命體驗的視覺詩篇。
哈建設先生藝術價值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正在于他實現了“文人書法”傳統的當代轉化。在藝術門類日趨專業化的今天,他堅持打破文學與書法的壁壘,以“雙楫并劃”的創作姿態,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墨相生”的至高境界。其作品所呈現的蒼茫大氣的西部美學風格,不僅豐富了當代藝術的地域譜系,更以其深沉的文化自信與人文關懷,為絲路文化傳承提供了生動的當代注腳。這位從黃土地走出的藝術家,用筆墨與文字共同構筑了一座聯通傳統與現代、地域與世界、當下與未來的文化橋梁。愿您半世滄桑后,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愿您銀發蒼蒼,心卻依然年輕;愿您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2025年10月9日
贊哈建設先生書法風骨
沙柳自勉立書林,
鐵畫銀鉤見肺肝。
北碑漢隸融心魄,
漆墨金農入筆端。
留白得宜師畫理,
馳毫有韻合琴彈。
清風兩袖傳正氣,
不負德馨譽杏壇。
哈建設隨吟三首
祈愿吉祥滿秋光
哈建設
(一)卜算子·賞秋菊
冷露浥金英,
瘦影搖清曉。
不與春紅斗艷姿,
獨抱秋光俏。
籬畔立多時,
香入吟懷繞。
欲效陶公醉此花,
風送流年好。
(二)七律.詠馬
應約制作馬年掛歷,特此:
雄姿颯沓自西來,
汗血凝霜照骨開。
金絡銀鞍星作飾,
玉鞭鐵蹄雪為媒。
曾隨漢將摧胡陣,
更助唐王破虜臺。
莫道百戰風塵老,
嘶嘯猶可動蓬萊。
(三)古風.秋蘭
我家蘭草今年開了三次,最近特逢中秋,贊之:
秋蘭蕙質凝姿馨,
霄云垂露凌霜風。
紅裝曉看誰幽雅,
滿懷霞光映長影。
群山不阻皓空明,
大河清波漾真情。
銀杏韻悠鋪金丘,
詩暖雨后醉三生。
夢里尋君多少回,
鴻雁孤鳴繞思鏡。
相見僅憑兩地書,
哪曉知會月圓中。
編輯:金潤
審核:文安
監制:三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