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寶卷
河西寶卷脫化于變文,因此二者較為相近。但變文主要吸收了印度佛經的結構形式,內容也以佛經故事為主,而寶卷則在繼承的同時加以發展,使之更加民族化、地方化,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講唱文學的一種。寶卷的腳本大多是木刻版和手抄本。
半臺小戲
半臺小戲是流傳于涼州民間的一個戲曲品種,針對于"大戲"秦腔而言,它只是一種民間小曲戲,故稱之為"半臺戲"。作為一個劇種,半臺戲以當地的民歌俚曲為基本聲腔,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一方面大量吸收了山陜眉戶的曲牌聲腔,另一方面逐漸引進了蘭州鼓子的行腔伴奏。
百塔寺
百塔寺,位于城南20千米的武南鎮白塔村劉家臺莊。相傳寺內有大塔一座,周圍環繞小塔99座,故名百塔寺。2001年,白塔寺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5月31日,百塔寺重建工程正式開工,現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正在進行當中。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叫大佛寺(與莫高窟齊名)。位于武威市城南約40千米的張義鎮燈山村。因山道崎嶇,峰巒疊嶂,形如懸梯,故名。天梯山石窟僅存3層,大小洞窟17處。其中一大型洞窟殘高30米,寬19米,深6米。窟內有釋迦牟尼大像1尊,高15米,寬10米,面水而立,右臂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
文廟
文廟位于城東南隅,復建于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其規模壯偉宏耀,為"隴右學宮之冠"。文廟由儒學、孔廟、文昌宮三部分組成,占地約25萬平方米。現存建筑有儒學部分的忠烈、節孝祠和孔廟、文昌宮兩組建筑。
西夏博物館
武威文廟又是甘肅河西走廊最大的博物館。1983年成立武威縣博物館,收藏歷代陶器、玉器、錢幣、經卷、書畫、碑刻等各種文物近4萬多件,最著名的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西夏碑,晉至隋唐墓志銘及碑刻、漢簡,大批漢、唐木雕和西夏文物等。館內辟有7個文物陳列展室,通過歷史文物、文字圖片說明,簡要地反映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晴時期的涼州歷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