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頻道 > 教育資訊

2021年7月,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綠絲帶”公益團走進甘肅民勤,開展防沙固林實踐活動。

時間:2021-07-20 21:23:3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2021年7月,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綠絲帶”公益團走進甘肅民勤,開展防沙固林實踐活動。

伴隨著大漠遠方與天空交界處的朝陽緩緩升起,清晨六點鐘,“綠絲帶”公益團的志愿者整好行裝,扛著鐵鍬,搬著麥草,前往沙漠空地進行今天的實踐活動。走出蒙古包基地,無邊無際的原野就撲面而來。遠處,沙漠的輪廓若隱若現,被低垂的天空包裹,讓人很容易想起“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種寂寥感讓志愿者更加堅定綠化沙漠的決心。

清晨風吹沙揚,催著志愿者前行,公益團很快來到了沙漠中的活動地點。沙漠中,公益團通過填埋麥草秸稈的方式,在沙丘上制作1米見方的麥草方格沙障,以達到防風固沙的效果。壓制麥草方格僅需五步,畫,挖,鋪,蓋,合,就能將流沙鎖在麥草圍成的方格中。團隊志愿者分工合作,一部分志愿者先用鐵鍬在沙漠上畫平直橫線,挖出適當的坑道;另一部分的志愿者將麥草秸稈鋪于沙坑之中,用沙土蓋住秸稈中部,最后雙手用力將麥草兩端的沙土往中間合,使麥草兩端由于沙土的擠壓挺直支起。太陽慷慨地播撒它的光輝,在這新的一天里給予隊員們新鮮的能量。志愿者干勁十足,執鍬畫線,揮鍬鏟沙,挖穴鋪草,覆沙固草,合沙于中,四人成組,分散作業,每個環節都井然有序、認真細致。

太陽慢慢升了上來,氣溫也越來越高,但是沒有一位隊員放棄。直到完成了計劃任務,大家才收拾工具,返回基地。新制好的麥草方格則靜靜地留在沙丘上,替“綠絲帶”公益團守護著這片沙漠。經過一上午的勞作,志愿者們所制作的麥草方格已經環環相扣連成一片,形成一個無生命的微型防護帶,牢牢地覆住其中的沙土,能夠防風固沙、涵養水分。雖然壓制麥草方格只是沙漠綠化過程中的一小步,治沙保住了耕地,治沙形成了湖泊,治沙創造了產業,治沙留住了希望。只有打牢了基礎,未來的梭梭樹和其他的植被才能更加穩固地在沙漠中生長。希望這片被草方格覆擁的沙土不再“流浪”,穩固于此,逐漸長出綠色變成瓜果飄香的沃土。這是播種的希望,也承載著“綠絲帶”的使命——阻擊荒漠化,助力鄉村振興。

荒漠化是覆在我國西北地區之上的沙土和負累,民勤地區是被沙土隱匿的寶地,盡管它被沙土蒙住,干旱、落后,但是它從未抱怨,民勤綠洲頑強地在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的夾擊中滋養著勤勞耕耘它的三十萬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強調指出:“特別要實施好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項目,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近年來黨和國家對生態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全縣人民堅持不懈的努力進一步筑牢了綠洲的生態防線,沙進人退的趨勢正在被有效遏止,綠洲煥發了新的生機,昔日滿目蒼涼、風沙肆虐的民勤大地正在向碩果遍地、瓜萊飄香的幸福樂園發展。

盡管荒漠化問題仍然是世界性的難題,盡管飽受風沙侵害的民勤尚未完全擺脫沙漠的威脅,但勤勞勇敢的民勤人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編織著嚴防兩大沙漠合攏,創造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夢想。“綠絲帶”公益團的志愿者們認識到自身能做到的其實并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小的火星聚在一起,能變成熊熊烈火,“綠絲帶”公益團正是為環保綠化而燃燒的火苗之一,在“防風治沙,阻擊沙漠化”的道路上獻出赤誠之心以及青春力量。相信伴著“綠絲帶”的公益之旅,民勤這片土地將會慢慢褪去沙土與疲累,洗盡鉛華,開出希望和信念之花。

通訊員:黃惠云 劉劍釗

單位: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綠絲帶”公益團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