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通訊員:朱航閱)為了帶動新時代青年進入更深層次的傳承,把唐卡傳出夏河、傳向世界。甘肅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石榴花開,籽籽同心”三下鄉實踐團隊來到了夏河縣錋措唐卡藝術文化有限公司也是夏河縣青年創業就業見習基地進行唐卡藝術參觀和學習,此次活動共計12人,由帶隊老師楊玉仁老師領導本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私社會生活等請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唐卡的繪制極為復雜,用料極其考究,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艷麗,經久不退,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通過了解當地風俗,了解唐卡繪畫技巧,體驗古老藝術形式,感受它的魅力。
唐卡藝術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總能喚起藏傳佛教隱秘世界對我們感官的沖擊和洗滌,它在吸收漢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充分融合本民族藝術語言特色,不僅蘊含著各民族藝術交相輝映所產生的神奇魅力,而且用自己滄桑的歷程見證了中國西部各民族豐富燦爛的文化與歷史。唐卡藝術從畫面內容到表現形式都異常豐富而獨特,題材廣泛涉及政治、宗教、文化等諸多方面,成為今天研究藏族歷史、宗教、民俗和文學藝術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這次實踐的主要活動是參觀唐卡藝術文化有限公司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傳習基地,并對當地居民進行了簡單的走訪,問卷調查。實踐過程中,對唐卡繪畫的不斷了解,也更加感受到該文化的獨特魅力。唐卡藝術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圣。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傳統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幾個月,多則幾年。常見的是宗教畫——佛像,這種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繪主要人物,從畫面上角開始,圍繞主體,按順時針方向與中心人物有關的人物、活動場所或故事布滿一周。每幅唐卡畫一般描繪了一個較完整的故事,畫面的景物隨故事情節的需要而變化,不受歷史、時間、空間的限制。畫面人物也不受遠近透視關系的影響,構圖均衡、豐滿、多變。唐卡藝術是藏族優秀傳統藝術的代表,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到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階段去看待唐卡藝術,曾經唐卡藝術在老一輩唐卡畫師的努力下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今天,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特別是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網絡時代迅猛發展下,青年唐卡畫師有著更加便捷的交流交往以及學習的平臺,唐卡藝術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潮;未來,青年畫師們要不斷地去交流、學習,將眾家之所長融會貫通,大膽創新,不斷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唐卡作品,讓唐卡藝術再創輝煌。
在此實踐活動中,更加了解了它醇厚的藏族文化以及它在非遺中的影響地位∶作為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唐卡是在松贊干布時期興起的一種新穎繪畫藝術,即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石榴花開,籽籽同心”小組所有成員都將會永遠記住此次實踐,并且深刻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永生難忘。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