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娛樂頻道 > 明星 > 明星公益

碧玉鄉---通渭縣碧玉鄉的歷史故事

時間:2015-09-24 15:38:4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碧玉鄉位于甘肅省通渭縣城東部,鄉政府所駐地-新城距縣城16公里,平均海拔1660米。全鄉東西寬13公里,南北長16公里,總面積129.16平方公里,總土地面積105337畝。現轄16個村民委員會和11個鄉直單位,118個村民小組,4113戶,20432人,耕地面積9.23萬畝,人均4.4畝。全鄉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洋芋、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胡麻、油菜為主。

社會建設

碧玉鄉

碧玉鄉碧玉鄉以興修梯田為主的改善農業基本條件建設工程。碧玉鄉要按照"等高線、沿山轉、寬適度、長不限、大灣就勢、小灣取直"的要求,打破地界、組界、村界,實施整山、整流域的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的作用,采取"一事一議"的籌資辦法,機修老板與村上簽合同,村上付款。其中1000畝以上的點5個(上岔灣點、張家灣點、野狐灣點、姚咀梁點、岳岔李家灣點),500畝以上的點6個(老虎灣點、南岔點、冉窯點、李川點、趙溝點、陽洼點),其余各村都規劃了200畝以上的點。已投入推土機30臺,完成機修面積3000畝,力爭11月底全面完成實現梯田化鄉的目標任務。二是以集雨節灌為主的水利建設工程。堅持抓水興水,"天上水、地下水、地表水"三水齊抓,走"水、田、林、草、路"相互配套的旱作高效生態農業之路。要利用地形優勢,結合機修梯田,修建塘壩,增加灌溉面積;三是以退耕還林還草為主的生態建設工程。實施"綠色革命",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加大補植補造和管護力度,抓好偏遠陡坡地里6000畝紫花苜蓿草產業開發,使全鄉生態環境治理程度提高到30%;四是以增加糧食產量為主的地膜覆蓋工程。在石灘、新城、碧玉、雷岔等4村推廣全膜雙壟集雨溝播玉米種植2500畝,涉及12社780戶。(秋覆膜700畝,頂凌覆膜1000畝,春覆膜800畝)。其中石灘示范點面積1500畝,涉及7社480戶。全膜覆蓋玉米比半膜的畝增產20%以上,秋覆膜最高產量可達625公斤。五是以農村"四通"(村村通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鄉投入推土機4臺,修通了碧玉至陳山、碧玉至朱川、李川至黑石頭、坡頭至玉關等鄉村、村社農路10條60余公里,投入資金30余萬元,養護道路16.1公里。韓岔至趙河通達工程投入資金21萬元,長6公里,現已全面竣工,通車使用。有線電視在擴大新城、碧玉兩村覆蓋面的同時,要延伸到雷岔等村。

實施"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建設,大力改善人居環境。"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即清理渠道淤泥、村莊垃圾和道路路障,改水、改道、改宅、改廁、改圈和推廣沼氣池、太陽灶,改善人居環境、改善生產條件、改變生活方式。在雷岔村景木岔社建成100戶沼氣的基礎上,在雷岔村又實施100戶。全村能源沼氣基本普及。力爭年內全鄉普及太陽灶。在加快"五改一池一灶"建設的同時,各村每月對道路路障、渠道淤泥、村莊垃圾徹底清理一次,大力改變村容村貌,為新農村建設打好堅實的基礎。

投資42萬元的碧玉計生服務所已竣工,現都投入使用,投資80萬元的碧玉中學教學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即將交付使用。投入資金21萬元,長6公里的韓岔至趙河通達工程已全面竣工,通車使用。在雷岔村又實施100戶沼氣,現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農業發展

碧玉鄉

碧玉鄉碧玉鄉位于通渭縣東部,距縣城16公里,總面積129.16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委員會,118個村民小組,4113戶,20432人,耕地面積9.23萬畝,人均4.4畝。碧玉鄉溝壑區自然條件十分嚴酷,年降水量250~450mm,分布不均,60%集中在7、8、9三個月。

碧玉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大力調整結構,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上實現新突破"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全鄉"突出六個重點,搞好五大工程,建好五大基地"的總體工作思路,把調整結構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堅持早研究,早部署,早動員,早落實。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