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科技頻道 > 百家講堂

中遠中海重組或僅限集裝箱業務 許立榮有望接新公司

時間:2015-08-08 09:42: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8月7日晚,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遠集團)、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集團)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停牌公告。據業內媒體《航運界》報道,兩大集團近日組建集團層面的“改革領導小組”,商討兩集團整合改革事宜,并將在三個月內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我國航運業運力過剩、效益低下、整體大而不強的問題并未改善。在國企改革、政府主導的大背景下,航運企業重組有利于國有企業做大做強。

騰訊財經了解到,重組預期最大的是兩大集團旗下的集裝箱運輸業務,而現任中海集團董事長許立榮最有可能掌舵重組后的新公司。國資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則認為,央企重組今年下半年將掀起新高潮。

最有可能整合集運業務

自南北車合并以來,市面上流傳著各種關于央企重組的猜測,其中四大航運公司被認為最有可能打造成“中國神運”。針對傳言,今年4月份,中遠、中海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同時發表公告,稱沒有合并意向。

不過,自8月4日起,兩大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價都連續上漲,似乎“山雨欲來風滿樓”。而據《航運界》報道,兩家集團已經邁出了整合的第一步,近日成立了“改革領導小組”,商討整合事宜并拿出初步改革方案。

騰訊財經也從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國資委曾要求幾大航運企業研究重組整合的可能性,于是中遠、中海集團兩家領導領命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制定初步的改革方案。

那么,雙方可能進行怎樣的合并重組?

“與南北車業務高度重合不一樣的是,中遠、中遠集團業務各有側重。”《航運界》主編王海(微博)告訴騰訊財經,據其了解,兩大集團的領導體制、業務領域、航線分配都不一樣,不太可能跟南北車那樣完全合二為一。

據了解,成立于1961年的中遠集團業務全面,不過核心競爭力是干散貨運輸,其干散貨運力排名全球第三。而成立于1997年的中海集團,集裝箱運輸是其主要業務,近些年才慢慢發展干散貨運輸、油運等。

“中遠的干散貨運輸比中海有優勢,中海的集裝箱運輸比中遠有優勢。”王海指出,如果兩大集團完全合并的話,新公司的干散貨運力將位列全球第一,而集裝箱運力則能排進全球前三。

王海進一步分析,在干散貨運輸方面,船多并不占據完全占據主導地位,也不一定產生好的經濟效益;而在集裝箱運輸方面,因為規模化效益特別強,二者合并后能夠產生最強的全球競爭力。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德全也向騰訊財經表示,干散貨運輸是完全自由競爭的國際市場,并非規模越大競爭力就越大。據此,王海、周德全都認為兩大海運集團的重組,或許并非簡單的“二合一”,而是在業務領域的整合,并且最有可能整合集裝箱運輸業務。

具體到公司層面,上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中遠集團的二級子公司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中遠集運)與中海集團的子公司中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中海集運)合并預期十分強烈,整合后有利于提升議價能力,打破集運巨頭馬士基航運的一家獨大局面,在盛行聯盟競爭的全球集運市場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新公司或由許立榮掌舵

據《航運界》報道,此次“改革領導小組”由五人組成,中海集團占三位,中遠集團占兩位。其中,中海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為組長,另外兩人從中海集團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徐文榮,中海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黃小文和副總會計師楊吉貴中選派。而中遠方面,其中一人是中遠集團董事、總經理、黨組成員李云鵬,另一人則可能是總會計師、黨組成員孫月英或者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孫家康中的一位。

另據了解,在兩大集團之外,國務院國資委也將派人參與。值得注意的是,中遠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澤華并未列在改革領導小組名單當中。《航運界》報道稱,因其已年近退休。

騰訊財經注意到,出生于1953年的馬澤華于2013年7月任中遠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到明年即將滿63歲。按照慣例,副部級的央企一把手一般63歲退休。

一位了解航運企業的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兩大集團重組成功,最有可能掌舵新公司的人選有兩位:現任中遠集團總經理的李云鵬,中海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

該人士進一步分析,相比較之下,許立榮勝任新公司董事長的可能性更大。一是,許立榮任此次“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二是,兩大集團最有可能重組集運業務,而中海集團在集運業務方面優勢更大;三是,許立榮在中遠、中海兩家集團都工作過,經驗豐富。

官方資料顯示,出生于1957年的許立榮在中遠集團工作36年之久,歷任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中遠集運)總經理,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遠集團副總裁、黨組成員。2011年8月,其調任中海集團總經理、黨組成員,2013年11月任中海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兩者合并還是要謹慎,因為央企合并非簡單的強強聯合,還涉及到領導班子調整的問題。不僅要考慮經濟賬,還要考慮政治賬。”上述業內人士稱。

截止發稿前,騰訊財經多次撥打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發言人的電話,皆無人接聽。

央企重組將掀新高潮

從南北車合并,到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并,再到中遠、中海集團合并,外界對央企重組的預期一個一個得到落實。

騰訊財經注意到,新一屆政府對央企重組的一個重要思路,主要是針對龍頭企業進行整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品牌”,避免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產生惡性競爭、自相殘殺,拓展海外市場、加快產能輸出。

今年7月中旬,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長春市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

“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成為國資系統的最新指導。而在此前的官方各種表述中,一直強調“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對此,國資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隨著中央的新指導,“做大”擺在了第一位,而合并重組是做大國有企業的有效方法之一。

7月8日,國資委發布的《采取有力措施維護股票市場穩定》公告也稱,“國資委將進一步推動中央企業深化改革,加快企業重組整合步伐,提高市場化資源配置效率。” 李錦判斷,今年下半年或將掀起一輪國企重組高潮。

那么,央企重組的“盛宴”最有可能在哪些領域上演?李錦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交通運輸業和裝備制造業最有可能產生央企間的重組合并,因為這兩個領域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并且能夠實現產能轉移,同時反過來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

李錦進一步強調,央企重組應該遵循幾個原則:國家需要的原則、企業自愿的原則、有益于提高效益的原則、有益于提高國際話語權的原則等。他認為,除了像南北車那樣出于國際競爭的“合二為一”外,央企重組還要從產業鏈的角度進行業務整合,這樣更能產生好的經濟效益。

騰訊財經了解到,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很快將出臺。屆時,對于央企重組的各種猜想將能印證真偽。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