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隴西訊(甘肅經濟日報 記者 劉 峰)深秋時節,隴西縣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暖意融融:中醫館內,艾草清香纏繞著針灸理療的輕響,醫護人員正細致為年邁患者推拿調理;康復訓練室里,康復師手把手指導中風后遺癥患者做肢體功能鍛煉;診療臺前,醫師拿著經絡圖為患者耐心講解調理方案——這一幕幕充滿溫度的場景,正是科室以中醫為基、守護群眾健康的生動日常。作為市級重點建設學科、甘肅省中醫院風濕骨病中心共建單位,這里不僅是群眾信賴的“就醫港灣”,更成為隴西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鮮活樣板”。
強隊伍:優質人才梯隊,筑牢診療根基
科室的快速成長,核心在于構建了一支“專業過硬、梯隊完善”的醫護團隊。自建設以來,中醫科積極對接省級優質醫療資源,引進省級醫院骨干力量,現已組建起20人的專業隊伍,其中副主任醫師2人、國醫名師1人,形成“領頭人引領、骨干支撐、新人成長”的人才格局。
團隊由定西市十大中醫傳承人、醫院黨支部書記楊永紅掛帥,其擅長用中藥、針灸、小針刀等技法治療關節疼痛、中風偏癱等疑難病癥,更牽頭完成多項科研成果;科室主任李濤深耕中醫內科,精通銀質針、正骨復位,對頸肩腰腿痛診治有獨到經驗;副主任醫師徐登高擁有三十余年臨床經驗,擅長內婦科常見病與疑難病辨證施治;鮮守明醫師專注腦針、小針刀技術,專攻頑固性疼痛與癱瘓類病癥;王亮醫師則依托五運六氣理論,為失眠、焦慮等雜癥患者提供精準方案。此外,康復師楊召秀、風濕骨病專科醫師郭強強等骨干各司其職,共同覆蓋“診斷-治療-康復-保健”全流程需求。
亮特色:10余項中醫技法,精準應對多元病癥
秉持“中醫為主、融合西醫、針藥并重”的診療理念,科室深挖中醫特色技術,現已開展五行能量罐、小針刀、岐黃針、宮氏腦針、督灸等10余項特色療法,針對不同病癥實現“一癥一方、精準施治”。
解頑痛,高效治“痛”有妙招。宮氏腦針以“安全無痛、見效快、愈后不易復發”為優勢,可攻克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遺癥、中風后遺癥等頑固性病癥;小針刀通過閉合性松解術,快速剝離病變組織粘連,解決頸肩腰腿痛、腱鞘炎等問題,全程僅需幾分鐘,患者痛苦小。
調體質,溫和調理護健康。督灸(又稱“長蛇灸”)選取督脈穴位施灸,能溫通經絡、調節氣血,對女性小腹疼痛、腰背酸痛及脾胃虛弱人群有顯著改善效果;五行能量罐結合中醫五行理論與現代納米技術,罐體受熱釋放負離子,走罐無痛且活血化瘀功效突出,舒適度遠超普通火罐。
省時間,便捷施治減負擔。岐黃針“不留針、取穴少”,治療局部疾病僅需2-3個穴位,全身性疾病最多5個穴位,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減少機體刺激;艾灸刮痧罐集艾灸、刮痧、按摩等6種功能于一體,通過10種手法驅邪通絡,既無傳統火罐痛感,又能實現“1技抵多技”的治療效果。
此外,針灸、中醫走罐、藥物罐、火龍療法等傳統技法同步開展,覆蓋偏癱、面癱、小兒遺尿、婦科月經不調、失眠、肥胖癥等內、外、婦、兒、皮膚多科病癥,為患者提供豐富治療選擇。
優保障:完善設施服務,提升就醫體驗
為讓患者“看得好病、看得舒心”,科室在硬件設施與服務細節上雙向發力,打造“功能全、環境優、服務暖”的診療空間。
硬件上,科室設有牽引室、針灸理療室、康復訓練室、中醫治未病室、蠟療室、熏蒸室、煎藥室等10余個功能室,滿足不同治療與康復需求;配備體外沖擊波治療儀(適用于肩周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恒溫室蠟療機、電子牽引床、中醫定向透藥儀、紅外熱輻射治療儀等先進設備,為精準治療與科學康復提供技術支撐。
服務上,科室堅守“生命至上,患者至上”宗旨:不僅為患者提供疼痛康復、功能鍛煉及飲食健康指導,還優化全流程體驗——治未病室提供個性化保健方案,煎藥室保障中藥及時供應,康復區定期開展健康宣教,導診人員耐心解答疑問,讓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既能享受到專業診療,又能感受到家人般的關懷。
擔使命:深耕基層醫療,守護一方健康
作為基層中醫藥服務的“主力軍”,科室始終以“守護群眾健康”為核心使命,一方面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針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面神經麻痹等常見病,制定標準化治療方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水平的中醫服務;另一方面,持續突破疑難病癥治療瓶頸,楊永紅帶領團隊開展的“中藥內服外敷聯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項目,獲隴西縣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定西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為同類病癥治療提供“隴西方案”。
從為老年人調理關節疼痛,到為兒童解決遺尿問題;從指導中風患者康復,到為慢性病患者制定保健計劃;從參與縣域康養服務,到普及中醫健康知識——隴西三院中醫科用專業與溫情,成為3萬余群眾的“健康守門人”,更以實際行動推動中醫藥在基層落地生根,為隴西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中醫動能”。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