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始終牢記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甘肅最大的政治工程、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大力發揚敢死拼命精神,扎實推動省委、省政府精準到戶扶持和區域扶貧產業體系構建系列政策舉措落實落地,甘肅產業扶貧取得歷史性成就,全省三年依靠發展產業脫貧人口達138.83萬,占總體脫貧人口的73.6%,為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突出貢獻,以實際行動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是一個在脫貧攻堅中敢死拼命、勇于擔當、實績突出的先進集體。
一、堅決扛起產業扶貧政治責任。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2017年底全省還有貧困人口188.67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9.56%,貧困地區富民產業培育明顯滯后、基礎明顯薄弱、體系明顯不全,導致產業一直處于低水平狀態。2018年初,面對脫貧攻堅異常嚴峻的形勢,甘肅省委省政府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根本出路,開始在全省拉開架勢構建產業扶貧體系,并安排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具體承擔省委省政府產業扶貧各項決策部署抓落實的職責。三年來,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始終把產業扶貧擺在壓倒性位置來抓,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扛起產業扶貧這一全省脫貧攻堅職責使命,成立了由廳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副廳級領導任副組長、相關處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召開50多次廳黨組(擴大)會議和產業扶貧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產業扶貧工作,廳領導班子成員走遍了全省所有的深度貧困縣,每年在基層現場指導產業扶貧工作的時間均在3個月以上,堅決扛起產業扶貧政治責任。
二、建立狠抓政策精準落實機制。為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產業扶貧各項政策精準落實,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建立了廳級領導包抓產業包抓督導市州、縣處級干部包抓督導貧困縣工作責任制,從全廳系統抽調290多名行政和技術骨干,組建了65個由廳機關各處室、廳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隊長的產業扶貧包抓督導工作隊,實現了對75個貧困縣(市、區)產業扶貧督導工作全覆蓋,三年累計走訪貧困戶42萬戶次、合作社5萬個次,龍頭企業3825家次。堅持抓點示范、以點帶面,連續三年每年分特色產業召開現場推進會,通過現場觀摩、互比互鑒,提高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干部指導推動扶貧產業的能力和水平。組織廳屬站所的專家,在宕昌、安定、東鄉等地開展標準化規模化中藥材、馬鈴薯、蘋果、蔬菜種植基地及牛羊養殖基地建設,有針對性地對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營銷隊伍展開技術培訓,并為每個貧困村培育2-3戶農業科技示范戶,開展先進適用技術示范,帶動整村推廣應用,提高扶貧產業現代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水平,提升產業綜合效益。在全廳上下營造了產業扶貧一線建功立業、真抓實干良好工作氛圍,為產業扶貧取得歷史性成就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三、拉開架勢構建扶貧產業體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緊扣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現狀和特色優勢,確定了“牛羊菜果薯藥”六大扶貧產業,并針對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沒錢干”、“不會干”、“悶頭干”“怕風險”的問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產業扶貧配套政策,把扶貧資金精準到戶扶持貧困戶擴大種養規模與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扶貧產業體系進行有機結合,拉開架勢構建投入保障、生產組織、產銷對接、風險防范“四大體系”。一是圍繞解決“沒錢干”的問題,強化投入保障體系。指導市縣制定精準到戶產業脫貧幫扶計劃,并督查指導貧困縣嚴格落實省上制定的貧困戶人均5000元、戶均不超過3萬元到戶扶持政策,原則上一半用于貧困戶自主種養,一半入股合作社、龍頭企業搞利益聯結,三年累計投入扶持資金156億元,扶持109.4萬貧困戶發展“牛羊菜果薯藥”六大扶貧產業,不僅如期實現了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脫貧的目標,而且走出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合作社、合作社帶農戶”產業扶貧路子,構建起了具有區域競爭優勢的扶貧產業體系。如臨夏州走“家家糧改飼、戶戶養牛羊”小群體、大規模發展循環農業的做法得到胡春華副總理的充分肯定。二是圍繞解決“誰來干”的問題,健全生產組織體系。堅持把規范提升合作社作為有效組織農戶集約化生產和對接市場的重要抓手,全力扶持合作社在良種繁育、農機購置、基地建設、收貯冷藏等多元化功能上培育和提升,將200多萬貧困戶帶入產業扶貧大鏈條,帶動人均增收近9000元。如“宕昌模式”整合了到戶扶貧資金、國企、民企等多方資金入股,組建合作社聯社控股的富民公司,將村、鄉級合作社以及貧困戶帶入產業組織體系。堅持把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作為提升產業效益和帶貧益貧能力的核心動力,在貧困地區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2946家,包括德青源、海升、正大等146家省外企業和大量本地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5%。如定西藍天馬鈴薯集團,探索構建了帶動338個合作社、2.6萬戶貧困戶、15萬畝標準化加工薯生產基地的“扶貧模式”,在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中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三是圍繞解決“悶頭干”的問題,完善產銷對接體系。堅持不懈政府市場兩手并用開拓運作市場,在全國率先組建省級農業產業扶貧產銷協會及馬鈴薯等9個產銷分會,連續3年組織舉辦了甘肅特色農產品貿易洽談會,積極爭取落實扶持資金6.3億元,新建果蔬保鮮庫2075座,新增儲藏能力近100萬噸,多措并舉解決群眾賣難問題,不僅讓貧困群眾的特色農產品賣得掉,還要賣個好價錢,全省特色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呈現產銷兩旺的喜人形勢。四是圍繞解決“不白干”的問題,構建風險防范體系。積極協調爭取國家支持,將全省保險補貼品種擴大到了96個,并給予貧困群眾保費總額90%的補貼,全省三年累計簽單保費近50億元,賠付約30億元,受益農戶305.6萬戶次,其中貧困戶105.7萬戶次,實現了對有意愿貧困戶主要增收種養產業的全覆蓋,貧困群眾特色產業抵御風險能力大大提升,有效化解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市場和自然風險。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先后在甘肅召開了全國糧改飼、馬鈴薯、冷鏈物流、農險保險、產業扶貧等現場推進會,總結推廣甘肅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經過三年多的苦干實干,甘肅產業扶貧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實現了從零散狀、碎片化到成鏈條、成體系的巨大變化,農業增加值增幅連續兩年居全國前列,今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對全省GDP的貢獻率達到了20.7%,2020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大關,徹底撕掉了“苦甲天下”的歷史標簽。(來源:甘肅省農業農村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