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部商報報道(記者 李楊 實習生 曹燕)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開工建設了!那么,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施工過程中又將會遇到哪些難題呢?記者昨日從省水務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主要特點包括渠線長、洞渠比高、洞身圍巖穩定性差等五方面特點及困難,二期的施工方包含了引洮一期的主力隊伍,他們非常有信心啃掉這些“硬骨頭”。
572公里渠線 其中370公里是隧洞
據介紹,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布置主要特點包括五大方面。即:渠線長。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建設內容包括總干渠1條,干渠6條,分干渠2條,供水管線18條。渠線總長約572公里,其中總干渠長約95公里,干渠及分干渠長約300公里,供水管線長約177公里;洞渠比高:沿線布置隧洞共171座,總長約370公里,其中總干渠隧洞約91公里、干渠及分干渠隧洞約227公里、供水管線隧洞約52公里,分別占總干渠、干渠及分干渠、供水管線總長的95%、76%和29%;跨溝建筑物多:主要是倒虹吸和渡槽(管)兩種,其中倒虹吸19座、長約14200米,渡槽(管)48座、長約3300米;施工點分散,施工范圍大。僅隧洞工作面就達到426個,施工區共布置施工營地約290個;最后則是洞身圍巖穩定性差。
地形條件復雜 施工要解決五大難題
據省水務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專家介紹,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區地域遼闊,溝壑縱橫,地形條件復雜,引水建筑物以隧洞為主,施工難點多與圍巖地質特性有關,建設過程中五個方面的難點要逐個解決。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設中首先面臨的就是黃土濕陷性問題,一般存在于明渠、暗渠、隧洞進出口地段,這些部位多分布有厚數米至十數米的自重中強濕陷性黃土,不宜直接作為建筑物地基,尤其在隧洞進出口自重中強濕陷性黃土中開挖隧洞必須嚴格止水防滲并做好地表排水,或明挖至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后進洞。其次是飽水黃土狀土圍巖穩定問題。存在于個別地勢相對低洼的淺埋隧洞段和隧洞進出口地段,飽水黃土狀土多呈軟塑狀,具有與軟土類似的力學性質,其圍巖穩定性極差,各種變形破壞均可能發生,甚至是大的塌方、泥流。第三是是古、新近系極軟巖圍巖穩定問題。這類問題普遍存在于總干、干渠等極軟巖洞段,圍巖穩定性極差,其中砂巖夾砂礫巖膠結不良(總干渠圍巖長度約15公里),成巖作用差,在高水頭和爆破振動影響下,局部可能發生涌砂,從而發生大塌方。四是古風化殼圍巖穩定問題。主要存在于總干渠16~19號隧洞及四干渠1號部分隧洞段,地質性質一般類似于斷層破碎帶,圍巖穩定性極差。最后就是斷裂帶圍巖穩定問題,工程區分布有多條區域性斷裂帶,地質條件極差,存在圍巖穩定、涌水甚至突泥問題,斷裂活動還會影響工程的安全運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