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樂鄉
東樂鄉位于山丹縣城西27公里處、312國道南側,蘭新復線橫貫全境,西鄰甘州區,南接民樂縣,北連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總面積633平方公里,耕地5.26萬畝。現轄10個行政村,3386戶、15061人。平均海拔1613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自然地理 .
全鄉境內,具有豐富的土地、光熱、風能等自然資源和煤炭、硅石、花崗巖等礦產資源,水資源異常缺乏,年降水量為198mm,年蒸發量高達2246mm,是降水量的11倍,是全縣乃至全省最干旱缺水鄉之一。總耕地面積5.26萬畝,由于干旱缺水,保灌面積只有2.4萬畝,人均不足1畝地,分為單井灌區、匯流灌區和河灌區。干旱缺水已成為制約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并危及到群眾的基本生活乃至生存。
全鄉境內,具有豐富的土地、光熱、風能等自然資源和煤炭、硅石、花崗巖等礦產資源,水資源異常缺乏,年降水量為198mm,年蒸發量高達2246mm,是降水量的11倍,是全縣乃至全省最干旱缺水鄉之一。總耕地面積5.26萬畝,由于干旱缺水,保灌面積只有2.4萬畝,人均不足1畝地,分為單井灌區、匯流灌區和河灌區。干旱缺水已成為制約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并危及到群眾的基本生活乃至生存。東樂地處312國道旁,信息暢通,交通便利,運輸業發展迅速,擁有各類車輛2000多輛。有中小學6所,在校學生1398人。
東樂鄉是發展沙產業、設施農業、制種業等高效農業的理想區域,自古以來,東樂面粉就享有"貢粉"盛譽,東樂瓜果也因其甜美而聞名遐邇。煤炭資源豐富。主導產業有專用小麥、林果、中藥材、采煤等。特產以扁豆、黑谷子、蘋果梨為主。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為目標,提出了"治水穩農、產業富民、勞務興鄉、能人帶動、法德治鄉"和"興六業、謀發展"的總體思路,形成了特色種植業、規模養殖業、技能勞務業、物流運銷業四大支柱產業,工業、企業的發展步伐也在不斷加快。2009年,全鄉共完成總播面積2.93萬畝,完成農業增加值2952萬元,同比增長6%;完成財稅收入252萬元,占任務的100.8%;鄉鎮企業增加值22913萬元, 比上年增長了17.5%;鄉鎮工業增加值5207萬元, 比去年增加了15.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20元,比上年增加450元。2009年全鄉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0%以上,電話入戶率達到95%以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以上。社會各業呈現出了穩步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東樂鄉 先后被省、市、縣命名為先進鄉鎮黨委、"六好"鄉鎮黨委、發展鄉鎮企業十佳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小康鄉、教育之鄉、文化之鄉、體育之鄉、衛生之鄉、文明之鄉。
如今走進山丹縣東樂鄉城東村村委會,昔日的舊墻矮房,陳桌爛椅不見了,寬敞明亮的辦公室、整齊統一而不失檔次的辦公桌椅,精細別致的制度圖板,黨群活動室、便民服務室、計生服務室、農家書屋等一應俱全,院子里圖文并貌的黨建、精神文明宣傳圖板讓人耳目一新,這是該鄉村級陣地建設的一個真實寫照。
近年來,該鄉按照"設施配套、功能完善、活動經常、管理規范、突出服務"的陣地建設總體要求,堅持"建、管、用"相結合的原則,加大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改善村級辦公條件,累計籌資60多萬元,建成西屯、城東2個高標準村務活動中心,建筑面積達400多平方米。并統一配套建成了黨群活動室、遠程教育室、計生服務室、農家書屋等活動場所,及時配套完善了辦公設施。各村以活動場所為依托,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黨員群眾政策理論教育、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群眾文體娛樂等活動,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僅今年一年,該鄉利用村級陣地資源優勢開展各類培訓班20場次,受訓人員達1200多人,培養各類能人大戶30多戶,使其真正成為了農村科技的"培訓點"、農民致富的"信息港"、 政策法規的"宣傳站"、黨員群眾的"議事堂"、 村民談心的"說事室"、 文化娛樂的"俱樂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