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之鄉
安遠歷史上名伶輩出,戲劇活動廣泛根植于民間,是天水地區民 間最早建立班社的地方之一,素有“戲劇之鄉”的美譽。清末至民國期間,涌現出了名聞隴上的秦腔名演員耿忠義、耿云山、王寶童、潘進喜、王月順、王歲順、張云賢、王善娃、王雙福、王青山、馬曉云、李碎人,伍托元等人。其中尤以耿忠義、王寶童、潘進喜演藝超群,為時人所重。安遠曾先后出現過“云太社”、“王寶童戲班”、“長慶班”、“三盛社”等戲劇班社,在蘭州、天水、隴西、定西等許多地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著名的“耿家臉譜”,聞名隴上,聲動京華,是甘肅秦腔臉譜的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閆仲雄先生專門研究耿家臉譜,并著文介紹于省內外。1952年,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先生來蘭州見到耿家臉譜后,驚喜不已,特請岳鐘華彩繪十余幀攜回京華。至今,在甘肅許多地方劇團里,都有安遠演員的身影。
安遠宮燈
安遠宮燈歷史悠久,古老神奇,內容豐富,廣為人們傳頌。安遠宮燈已有140年的歷史,由清末著名民間藝人“馬畫”所繪,形狀為正方形,一燈四面,燈架能開能合,裝卸自如,全用經過漂白處理的高級絲紗為燈面。工藝制作精湛,繪畫技藝高超,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內容以古典章回小說為藍本,一回一畫面,相當于現代的連環畫。有《三國演義》英雄燈,《西游記》降魔燈,《封神榜》神話燈,《精忠岳傳》愛國燈,《西廂記》愛情燈,《綠牡丹》武俠燈。每年正月初九上燈,二里長街,華燈璀璨,氣象萬千。人們玩燈、賞燈、講燈、議古、思古,場面十分繁盛。現僅存《三國演義》部分燈。安遠宮燈是西北地區特有的系列宮燈,陣勢龐大,匠心精巧,為國內罕見。
安遠高臺
安遠高臺內容豐富,造型絕妙,人物逼真,裝飾亂真,別具一格。突出的特點是驚險神奇、新穎雋秀,古典文雅,小巧玲瓏,為甘谷最出色之社火形式,深受群眾歡迎。
安遠瓷窯址
安遠大城之內過去青綠瓷片遍地都是,疑有秦州舊窯址存在。1953年第9期《文物參考資料》載有傅振倫先生所著之文《明清現代瓷器》,在甘肅條下有通渭安遠瓷窯瓷器之說。與之對應的是清末著名民間藝人“馬畫”擅捏泥塑,時稱“馬畫”,為安遠人。“馬畫”晚年居于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有“馬畫”作品。
安遠小曲
安遠小曲是甘谷小曲之一種,舊時藝人輩出,與秦腔名伶相伉,曲目豐富,演唱興盛。現年九十的李姓老藝人精通小曲,演唱聲情并茂,生動感人,是天水地域為數不多的民間老藝人。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