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栗川、三里鋪等處有漢墓存在,并已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點;紅軍三大主力
西鞏驛鎮會師時河畔阻擊戰遺址和吳家堡子遺址被區委命名為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鞏驛人民歷來崇尚文化,民國初年南川孟大師(漢雄)辦的私塾被載入了《定西縣志》,1918年創辦了西鞏國民小學,西鞏驛鎮現有完全中學1所,九年制學校3所,小學及辦學點15所,初等教育普及,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如二十年代童家灣人周禎(干臣)先生,于1921年獨自一人走訪考證,參閱大量史料,編寫出了《定西縣志稿》三卷,現存區檔案館,因周先生事跡突出,故縣志為他立傳。我區歷史上出國最早的一批留學生就在我鎮,如陳鴻模(范卿)、水懷智(樂天)。1917年他們東渡日本學習,畢業回國后陳先生在武都任縣長,后在省立一中、省政法專科學校任教,"管教有方,培養人才甚多"縣志也為他立傳。水懷智在秦安、涇川、甘谷、通渭四次出任縣長,歷時十多年,有志為證。三、四十年代,還有羅繩、羅弼武、連性天、劉謙、陳少禹等人也曾任國民黨政府縣長或黨部書記長,縣志都一一列表記載。"窺一斑可見全貌",這些史料從一個方面也反映了西鞏驛鎮當時的人文狀況。西鞏驛還是共產黨的地下活動在安定區開展最早的地方。1946年10月,中共東平工委在西鞏驛發展董西鞏驛鎮應清、水應祥、水歸宗為地下黨員。1948年7月,中共皋榆工委指示,成立了西鞏驛地下黨支部,從此,地下黨開始在西鞏驛鎮開展有組織的活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